近日,牡丹江市西安司法局联合温春镇、海南乡开展“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法治宣教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宣教与“法治乡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特殊人群(老人、妇女、儿童)如何申请或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这是西安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西安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职责,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依托“解民忧纾企困·法律服务万人走基层”“法援惠民生·春暖农民工”等专项行动及开展律师行业“法律服务八进”活动等,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图册1200份,宣传品500件,提供法律咨询124人次,受理各类法援案件17件,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高质量法治乡村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紧扣“三个环节”,激发乡村振兴法治动能。一是开展“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农闲季节和节假日,结合重大涉农政策法律出台,开展“法律七进”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编写、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推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纵深开展;二是打造“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坚持以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为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长廊、百姓大舞台等资源,构建农村法治文化服务网络,重点打造5个法治乡村示范点,将法治元素、德治元素等融入乡村环境改造。三是完善“见实效”的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加快推出农村法律服务产品,推动乡村中小企业“法治体检”全覆盖,同时开辟农民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逐步将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主动向农村延伸。
(二)紧盯“三项保障”,优化乡村依法治理格局。一是加强自治保障。指导辖区村(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小微权力清单、村(居)民自治章程和组织制度等,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二是加强执法保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乡、镇涉农文件合法性审查流程,建立“提前介入、集中会审、快审快结”审查机制;组织开展农资质量、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督检查,为服务“三农”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是加强信息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化法治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司法所多媒体设备、智能终端等装备配备,强化干警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信息服务能力。
(三)紧抓“三支队伍”,夯实乡村法治人才基础。一是建设政治素养高的农村干部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将法治工作与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推行“党建+法治”模式,完善村“两委”班子学法考法制度,开展“两委”班子任职宪法宣誓活动,全面提升基层法治人才储备。二是建设专业能力强的法律服务队伍。推动建立司法工作室、法律明白人辅导站全覆盖,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重点培养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三是建设业务水平高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高校联动机制,持续招录法律专业的公务员、专职社工到基层司法所工作。继续实施“六优先”政策,鼓励更多基层司法行政干部参加“法考”,提升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法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