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文化中国行|书信里的“北大荒”
2024-05-29 07:54: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文化中国行》跟随记者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看一代代垦荒人如何通过艰苦创业将北大荒变为大粮仓。

  北大荒博物馆有这样一面“墙”,上面镌刻了12429个名字。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北大荒。关于北大荒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就从书信中,穿越时光,走“近”北大荒。

  在馆内有这样一封信,上面写着“我很爱你和你们那一队同志们,我相信你们能够在黑龙江畔的垦区插起一面红旗”。这封信是1958王震将军写给当时正在黑龙江参与开发北大荒建设的复转军官徐先国的。从1956年到1966年,当时北大荒大规模开发,王震将军动员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

  北大荒博物馆社教负责人沈维维:“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沼泽遍野,冬季的极端温度能达到零下四五十度,没有住的地方的他们就砍树枝,建起了马架子。”

  在60年代中后期,北大荒迎来了54万知识青年。这是北大荒开发以来,数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的一支队伍。他们的到来也给北大荒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的时期,无数的思念、关心和嘱咐都诉诸笔端。参与北大荒建设的支边青年孙连华的日记本里,记录着他每天的日常,他多次写到“感觉自己真幸福”“正在期待幸福时刻的到来”,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虽然当时环境非常艰苦,但是知青们的状态非常积极向上。

  “英雄的父辈……在亘古荒原,把北大荒建成中华北大仓。”这是“垦二代”写给“老垦荒”的诗句。从一封书信,到一本日记,再到一首长诗,承载着一代代垦荒人的青春和汗水、鲜血和生命,也传承着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集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阳:“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也希望我们这一代和我们下一代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把北大荒建设得更好。”

  2021年,北大荒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7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超1万亿斤,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持续作出重要贡献。

  参观者旦增罗布:“我们这一代人就必须循着先辈的足迹,不畏艰难,自强自立,一直继续努力下去。”

责任编辑:宋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