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文化中国行丨我为祖国献石油
2024-05-31 07:5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65年前,大庆石油会战的创业者们,创下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怎样在一代代大庆石油人手中传承,成为大庆油田永葆活力的力量之源。

  用5天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呢?1960年,当这里还是一片荒原的时候,王进喜给出的答案就是用5天零4个小时打出深为1200米的第一口油井“萨55井”,从此大庆油田的建设也拉开了序幕。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为了将石油储藏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会战,在大庆打响。当时装卸设备短缺,王进喜就带领队员们以血肉之躯,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把60多吨的井架,竖立在了茫茫荒原。

  大庆油田铁人一口井讲解员濮赫男介绍,钻井井位所在之地没有现成的水源,为了保证生产所需,王进喜就组织工友们在井厂周围挖了五口水井。即便有这样的水井,把水抽干了也不够用,王进喜又带着全队职工到距井厂一公里外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足足端了一天一夜才保证了萨55井的按时开钻。

  上海游客戎志钢激动地说道:“要井喷了,王进喜跳下去用身体来搅拌,那是非常感动的,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刻在我们心里面,真正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不断开发,大庆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期,水越来越多,油却越来越少。面对国内外老油田不可避免的“枯竭论”,大庆油田通过践行“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精神给出了答案。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将目光瞄准厚度只有0.5米的表外储层,他带领团队对1500多口井进行地质勘探,经过7年多的反复研究,成功摸索出了“薄差层”开发技术,这项技术使大庆油田新增地质储量7亿多吨、可采2亿吨,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大油田。

  他常年爬冰卧雪、露宿荒原,去搞研究、搞科研,这个国家三级运动员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和非常严重的风湿病,妻子劝他调回北京工作,他却坚决不走,因为这里才有石油。

  一场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打响的石油大会战,孕育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造就了大庆石油人珍而视之、薪火相传的“传家宝”。经过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长盛不衰。2021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60多年来,几代石油工人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影响下,艰苦创业、接力奋斗,目前已经累计向我国贡献原油超过25亿吨,正在朝着数字化和新能源体系建设迈进。在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的智慧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未来这里将实现百里油区一屏统管。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技术专家侯兆伟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些老一代的研究人员、创业者的铮铮誓言始终萦绕在我们耳边,面对新的挑战、新的领域,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