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奋斗》杂志刊发19篇稿件全方位报道新时代新征程中全省法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回应社会关切的司法实践
今日,持续关注“奋斗吧!”专栏之七黑龙江法院
全面打造“立审执”全流程执源治理工作格局

全面打造“立审执”全流程执源治理工作格局——嫩江市人民法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将“切实解决执行难”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而执源治理是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的必要之举。嫩江市法院在创新打造“驿法解纷”诉前调解、“法润嫩江”能动履职、“集约分段分流”全省执行改革试点三个品牌基础上,突出品牌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优势,深入挖潜,完善机制,在“防在先、遏增量、调在前、促消减”上下功夫,全面打造“立审执”全流程执源治理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执行立案同比减少23.67%,执行到位率同比增长12.62%,执行完毕率同比增长10.38%,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24.85%。
一、前端引导,源头预防,按下执源治理“前置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嫩江市法院在推进执源治理工作中紧盯立案第一道关卡,扎实推进源头预防。一是引导保全,降低风险。在立案前,第一时间向当事人发放《财产保全提示书》《申请财产保全告知书》。对符合诉前保全条件的当事人,引导其在立案窗口办理保全申请,并在48小时内完成立案审查、执行登记及案件移送手续。在降低诉讼成本的同时,有效预防“执行不能”风险,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二是优化服务,提供便利。为便于当事人提供申请保全担保,嫩江市法院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出“财产保全+保险”业务。邀请保险公司派人入驻院内金融调解室,实时办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方便申请人快速完成保全申请。2023年以来,发放《财产保全提示书》3128份,受理财产保全案件879件,保全金额3458.53万元,58.87%的案件在对当事人进行财产保全后,促成和解。三是执前研判,规范立案。立案部门对行政非诉、民商事系列案件、刑事财产刑移转执行案件,立案前邀请行政、民商事法官会商,对被执行人开展执前调查、现场督促、预惩戒告知。根据保全情况、当事人履行能力等情况综合研判,同时对关联案件统筹考虑,最大化实现执行案件可不立案的不立案、可合并立案的合并立案。
二、中端挖潜,审执联动,下好执源治理“一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2022年,嫩江市法院创建“法润嫩江”能动履职司法品牌,立足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公序良俗四个维度,将司法审判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各方面,使法官更好践行系统、全面、能动的现代化司法理念,取得了“审执一件、化解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力。一是审执会商,因案施策。2023年7月,嫩江市法院出台《嫩江市人民法院审执联动会商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审判考虑执行”具体要求。《办法》中规定,对社会关注高、人数众多的民商事系列案件、重大刑事涉财产刑案件、涉不动产、车辆交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等其他复杂案件,在达成调解协议或判决前,合议庭应主动邀请执行部门会商。自《办法》实施以来,制发《审执联动会商工作情况通报》15期,审执联动会商36次,促成执前和解、撤回执行申请235件,当庭和解156件。二是审执融合,调中有执。全面推行“案件调解必须融入执行”工作模式,对能够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适时引导双方约定保证人担保,明确不按协议履行的惩罚性措施,切实提高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在裁判文书中引入“调解+督促”机制,在制作调解书时将如何履行、不按协议履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予以明确,督促当事人按约履行。2023年以来,制发该类调解书201份,24%的案件在对被告引入保证人担保后,促成和解。三是诉中提示,应保尽保。对当事人在立案前未掌握财产线索或未采取“诉前保全”的情况下,创新设计《当事人履行能力评估表》。根据评估情况,积极引导采取“诉中保全”查封措施,及时锁定可控财产,有效防止执行成案、执行不能,降低执行难度和执行周期。实施以来,已引导诉中保全403件,督促自动履行167件。四是预惩告知,防治“老赖”。制发《信用惩戒预告知书》,在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时一并送达,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法律义务,警示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有效遏制失信问题发生。2023年以来,已发出《信用惩戒预告知书》186份,为自然人信用修复308件次,为法人及其他组织信用修复178件次。
三、末端化解,机制赋能,使出执源治理“杀手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2022年,嫩江市法院创新打造“五集六段三分流”执行机制,在“集约分段分流”机制的设计上赋予执源治理功能。2023年,嫩江市法院持续深挖执行机制改革痛点、难点问题,在深化执行机制改革推进力度上全面提升。一是“网格集约”,延伸触角。用好“网格集约”手段,充分发挥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查人找物便捷、熟悉基层、贴近群众等优势,吸纳全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成为“司法触角”,提高执源治理的水平和效率。目前,网格员已协助法院开展提供线索、执前调解、督促履行等工作246起。二是“区域集约”,整合提效。用好“区域集约”优势,2022年,将嫩江市法院机关2名速裁团队法官和4名执行员派驻基层法庭,充分发挥基层法庭“案熟、人熟、地熟”,便于资源调度特点,原则上基层法庭审理案件在法庭执行,形成基层法庭“调后立执”“判后立执”的良性运转模式,消除“案生案”现象。2023年以来,法庭调解案件数量同比上涨17%,促成当庭履行37件,自动履行23件,达成和解35件。三是“执前解纷”,调处在前。2022年,嫩江市法院建成“驿法解纷”诉前调解工作室,聘请4名退休老法官以人民调解员身份入驻,工资由财政部门保障,实行以案定补。2023年,延伸“驿法解纷”诉前调解工作室功能,工作站、点建至乡村、社区。同时,建成诉源治理指挥中心,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黑河市城乡社区网格化平台,融入嫩江市城乡社区“三级网格”体系,形成“一中心二平台三载体”树状融合诉源、执源治理工作格局。对申请执行立案案件,由诉讼服务中心协同执行指挥中心逐案研判甄别,将申请立案和已经立案的简易案件交由“驿法解纷”工作室先行调解,努力促成执前和解,有效减少执行立案和执行实施。2023年以来,“执前解纷”化解案件315件,促成执行和解183件,履行完毕1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