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6日讯“嘎勒特日得锁基(歌词音译)……”今年70周岁的陶贵水唱起恩师色热独创的“乌钦”《祖国颂》,依旧声色饱满,铿锵有力。丰富的面部表情、特殊的语言语调,让人们感受到达斡尔族人歌颂祖国的美好心声。
“乌钦”是流传在达斡尔族民间的一种吟颂体韵律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陶贵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最初接触“乌钦”还是幼年时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达斡尔族“乌钦”说唱,成为夜晚达斡尔族人主要的娱乐方式。陶贵水的母亲当时是全区“乌钦”说唱艺术的代表人物。受母亲的熏陶,他渐渐喜欢上这种说唱艺术,并跟随本村民间有名的“乌钦”艺人胡瑞宝开始学习。
由于天资聪慧,陶贵水在18岁之前就基本掌握胡瑞宝的“乌钦”唱段。可以说,胡瑞宝是陶贵水的第一任老师,而先后创作大量“乌钦”作品的著名民间艺术家色热,在传承“乌钦”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
在虚心学习演唱的同时,陶贵水与色热老师以及达斡尔族干部多文忠一起,将著名长篇叙事诗“乌钦”《少郎岱夫》浓缩成五段,成为目前达斡尔族“乌钦”的代表作。
在多任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陶贵水潜心钻研,将“乌钦”说唱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如今他已成为国内达斡尔族聚居地颇具影响力的“乌钦”艺术传承人,在一年一度的“库木勒”节等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上,他表演的“乌钦”作为保留曲目,颇受欢迎。
陶贵水告诉记者,“乌钦”的歌词都是口耳相传,很多词语无法变成汉字写下来,“音译”很难表达准确,并且很多歌词都拗口,需要平时反复练习,长时间不唱也会忘记。
自1995年后,陶贵水先后举办20多场“乌钦”说唱艺术培训班,将“乌钦”说唱艺术传授给近50名达斡尔族青年。市级“乌钦”说唱传承人何庆将陶贵水教唱的“乌钦”段落,在省、市、区各类文艺演出的现场表演,得到众多艺术家的肯定。陶贵水教授的数十名传承人目前不仅活跃在各类文艺演出的舞台,也是全区各民族乡镇、村屯“乌钦”说唱的骨干力量。
凭借着对“乌钦”的热爱,年过古稀的陶贵水依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乌钦”说唱艺术的挖掘整理、弘扬传唱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达斡尔族“乌钦”说唱艺术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