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15日讯 开展清冰雪、捡垃圾、绿化护理等环保志愿活动1000余次;开展各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慰问环卫工人92次,受益者3000余人;慰问抗美援朝老兵35次,提供慰问品价值9000元;慰问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97次,购买学习用品、赠送助学金10万余元……一本厚厚的、纸张已经泛黄的日记本,记录着“爱心大姐”郑永云十几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
郑永云,大庆市家庭环保协会创建者,这位志愿者心中坚韧不拔的“老大姐”,敬老院老人身边知疼知热的“老闺女”,贫困学生眼中可亲可敬的“郑妈妈”,大庆市的道德模范,日前入选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黑龙江省候选人。
最初,郑永云只是想和朋友们一起维护街道环境。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她的带领下,一个志愿服务组织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一开始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大家就在我家开会学习、排练节目、练习宣讲。”郑永云说,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一有空闲她就和成员们跑去学校、社区做宣传教育,帮助环卫工人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潜移默化间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就这样,在郑永云的坚持下,这个15人的小团队不断吸收新力量,成长为大庆市家庭环保协会。2011年在大庆市民政局登记,目前志愿者已有900余名。
年逾50岁的郑永云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自掏腰包印刷宣传海报、购买分类小垃圾桶,自制贴有不同种类垃圾名字的沙包,在广场、小区、学校和商场组织小朋友和市民进行模拟投放;她关注动物保护,每年入冬都组织志愿者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成喂鸟器,她还不断请教动物专家,改进制作工艺,使喂鸟器可以适应多种鸟类,解决了冬季雪后鸟类觅食困难的问题,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动物的行动中来。
郑永云就像一缕阳光,带领志愿者们走进敬老院、儿童救助中心、偏远山区,将温暖和光亮带给生活困难的老人、学生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
寒冷冬季时,郑永云和志愿者们利用协会收到的爱心捐赠,起早贪黑忙碌了一周,制作了132个爱心坐垫,安装到东风站公交站的4辆公交车上。大雪封路的时候,她带领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去棉帽、手套等御寒物品和生活用品。
在广西、甘肃的偏远山区,她为了能让孩子们穿上合身暖和的校服,组织志愿者为庆阳市环县、华池县等13所小学的学生捐赠校服和衣物;在越南的贫困地区,她组织志愿者实地调研,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当看到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视频里喊着“谢谢您,郑妈妈”时,郑永云说:“能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就是我们最平常也是最大的幸福。”
郑永云的故事,不断激励着怀揣爱心与梦想的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每当寒暑假,郑永云都会精心策划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近年来,郑永云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将协会打造成为集环保教育、科研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并实施了多项环保科研项目,如水质监测、土壤污染调查等,不仅为大庆市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北京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科研能力,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大庆本地的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也积极响应郑永云的号召,纷纷将家庭环保协会视为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基地。每到周末或假期,这些高校的大学生们便会深入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参与河流清理、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
十几年如一日,郑永云不仅带领志愿者们筑起了城市的环保屏障,更以无私奉献温暖了众多人心。她说,未来她要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好人”的精神内涵,携手更多志愿者,将专业、热忱与执着注入志愿服务,共同传递爱与温暖、共护龙江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