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铸牢安全底线,我省各地区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省地灾隐患点多在东北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完达山以及大小兴安岭等山地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8月7日至10日,记者前往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市的部分泥石流、滑坡、崩塌防治点,看到各级政府压实责任,加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落实隐患重点防范,确保一方百姓平安。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浊泥变清流
山里的天好似孩童的脸,阴晴瞬变。上午还是瓢泼大雨,午后就艳阳高照了。居住在穆棱市兴源镇东兴一组72岁的张大娘,拿着一双沾满淤泥的鞋子来到村路边的水渠旁,一边顺着水流清洗着,一边和75岁的亲家母唠着家常。从山上冲刷下来的雨水,混着泥石汇入排导槽,经过谷坊坝拦截泥沙草木,到了坝下缓缓流淌,清澈见底,最后汇入穆棱河。
穆棱市兴源镇东兴一组位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是省级次重点防范点。为了彻底消除灾害隐患,确保村村通公路与居民房屋的安全,2023年11月,穆棱市政府申报了《穆棱市兴源镇东兴一组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由穆棱市自然资源局承担实施。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与施工单位面对面落实,穆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晓东已记不清来东兴村多少趟了。李晓东介绍,工期从今年3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目前已完成大半。项目的实施可保村民安全,同时可保护1600余亩耕地,对侵蚀沟治理也发挥有效作用。
“我在这儿已经住了40多年,村里夏天常常发大水,大水带着石头泥块往下冲,泥石流常伴有巨响,可吓人了。”张大娘跟记者念叨着:“现在好了,修了堤坝安全了,那天下大暴雨,我们屯啥事没有。”
国债项目支撑 治理刻不容缓
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我省积极争取国家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8.2亿元,实施13个地灾防治建设项目。其中,牡丹江市和鸡西市落实10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项目。
2023年8月,受降雨影响,牡丹江市兴隆镇大湾村东山区域外环路、铁南路路面出现不同程度且不规则沉降和开裂现象。经专家研判,这里属于渐变式大型滑坡地质灾害,若滑坡一旦失稳整体滑塌,发生规模性滑动,将危及大湾村居民及周围环城公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灾害治理刻不容缓,牡丹江市大湾东山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列入国家增发国债2023年第三批实施项目,今年5月下旬开工建设。
在施工现场,作业的铲车、挖掘机轰鸣作响。为了早日竣工早见成效,施工作业单位中建材矿业吉林有限公司安排工人三班倒班,确保项目提前完工。项目负责人赵朝飞介绍,工作区内形成了截水沟、排水沟等坡面截排水系统,结合抗滑桩阻滑工程措施,形成层层设防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护系统,可有效消除不良地质体对外环路及过往车辆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牡丹江市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受台风、强降雨等气象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防范形势更加严峻。该市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管理科科长逯飞正在现场巡查。“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派出地质灾害巡查人员760人次,排查地灾隐患点729处,避险转移群众126户235人;向上争取增发国债地灾治理项目5个,投入资金7457万元。”逯飞说。
在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西太村三组,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工人正在铺设沟槽底部的石板。这里是省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雨季来临,雨水挟带碎石泥砂汇入沟内,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对该村造成毁灭性破坏。泥石流沟穿越村村通公路,对过往的行人与车辆造成威胁。
红星乡乡长尹诺告诉记者,项目概算总投资500万元,其中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45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今年6月21日正式开工,预计10月30日项目全部完工。
人防+技防 织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记者了解到,我省争取国家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项目中,由省自然资源厅推进黑龙江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台站3个项目,部署建设133个数智化监测标组和1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监测台站,以及一套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今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效显现。
在鸡西市梨树区滚兔子岭滑坡地质灾害点,架设了地质灾害固定监测设备,6台GNSS设备已经连接监测平台,实现了时时监测自动预警。2023年8月,滚兔子岭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辖区政府第一时间疏散转移周边居民,严格进行封控管控。因滑坡体仍存在地质变化,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梨树区政府常态化开展灾害影响区及潜在滑坡区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实时监测滑坡前部变化情况,专人值守随时上报监测情况。
正值暑期,七台河市桃山区万宝河镇万宝公园内,老人们正陪着孩子嬉戏玩耍,一片欢声笑语。而在公园山顶一侧,工作人员正在对公园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日常巡查排查。“隐患点附近设立了警示标志、隔离带,预防山体顶部发生掉块、坠落伤人事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期间,万宝公园采取封闭管理。”万宝河镇武装部长李雪说。
透过茂密的树木抬头望去,几十米高的山崖上安装了一处监测设备,这是今年6月省自然资源厅投建的普适性裂缝监测站。监测站可24小时全天候工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情况发生异常时提前预警,便于提前通知灾害点附近人员进行安全撤离,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防灾、减灾的预警能力。
“人防加技防,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7月下旬,省自然资源厅派来专家组指导地市防灾工作,从技术上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七台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新宇说,该局与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黑龙江第四地质勘查院组建了地质灾害技术支撑,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检查、排查、现场踏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