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指导下,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吴炳祥教授团队成功为两位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该项中国创新技术首次在黑龙江省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开展,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肺动脉高压(PAH)诊治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进展,为广大PAH患者提供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选择。

今年40岁的刘先生(化姓),九年前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虽联合应用三种靶向药物治疗,但肺动脉压力仍居高不下,右心系统进行性增大,右心功能持续下降,影响正常生活。刘先生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经过全面检查,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明显扩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关闭不全伴重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116mmHg。术前肺动脉CTA示肺动脉直径46mm,肺动脉无栓塞表现。经肺动脉高压团队评估后决定为刘先生实施PADN。另一位患者是27岁的小玲(化名),一年前被诊断为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联合应用三种靶向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超声心动图示先心病,房间隔继发孔缺损(双向分流),右房、右室扩大;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122mmHg;肺动脉直径42mm,肺动脉无栓塞表现。经肺动脉高压团队评估后她也符合实施PADN的指征。
据了解,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使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种临床疾病。目前,PAH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靶向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依从性、耐受性等原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治疗达标率低,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60%。
于波教授表示,随着对PAH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PAH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陈绍良教授创新性地发明并成功开展PADN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了其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PADN是利用射频能量破坏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抑制肺动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治疗PAH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微创手术,PADN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小肺血管阻力,改善肺动脉病理性重构以及右心结构与功能,使患者长期获益。期望PADN作为PAH的创新治疗方法,为广大PAH患者带来更多希望,造福更多的PAH患者。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两位患者均成功接受PADN,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各项监测指标稳定,术中和术后均无不适主诉,安返病房,手术成功。
吴炳祥教授介绍,两名患者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后,选择接受这一创新手术。通过科学诊断,全面评估,团队成功应用全球首创的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对肺动脉交感神经消融靶点进行“点对点”精准消融。整个手术过程流畅,器械操作精准。通过PADN治疗,两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活动耐量得到改善,进而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摆脱疾病困扰。

据悉,此次手术是肺动脉消融导管上市后在国内的首批临床应用,标志着PADN在黑龙江省的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哈医大二院肺血管团队在PAH领域卓越的诊疗水平,强调了多学科诊疗团队在探索PAH创新疗法中的重要性。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建设“卓越中心”。 (田为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