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依依乡土情 难舍北大荒 知青专列返程宁波
2004-05-28 13:55: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8日电 寻梦开始的兴奋,旅途中间的快乐,却难掩分别时的伤感。27日,500余名宁波知青都不愿提及离开的话题。从14时开始,挥手离别的镜头,不断映入记者的眼帘,火车将开,隔着车窗还在紧握的双手、彼此间的呼喊……一位知青对送别的乡亲表示:“回去我把车票给你邮来,农闲时,领着孩子到宁波的家里歇着!”

对不起冯大爷家的狗

  看到了当年的知青点和可爱的北大荒乡亲,53岁的知青计兵华笑了。他告诉记者,在北大荒的这几天他确实很高兴,但还有一个小小心愿未了 35年前,刚到北大荒,计兵华被分到顺发村知青点,看到乡亲冯大爷家养的一条大狗后他嘴馋了,一天晚上他便和同伴把狗偷出来杀了,大家吃了一顿狗肉,没想到被人发现了。后来,冯大爷明知是自家的狗,但却告诉大队:他家的狗没丢,只是送给亲戚了。35年后,计兵华再来北大荒,总惦记着要赔给冯大爷500元的狗肉钱,但始终没找到这户人家。计兵华没死心,在临行前,别的知青找到了冯大爷家的邻居陈桂兰大娘。听到这个消息,计兵华决定不找冯家人了。他告诉记者,有人记得这事就好,他把500元钱给了陈大娘。火车启动,了却心愿的计兵华会心地笑了。

知青生活感动记者

  14时20分,离火车出发只有40分钟了,从知青专列启动就随行采访的《宁波晚报》、《东方早报》、北京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记者们已背起行囊。《东方早报》记者史训锋,在背起行囊后,又跑出站台再次眺望着要惜别的北大荒。他说,当火车从宁波火车站开动的那刻,他开始第一次接触到北大荒。知青们不断诉说着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青春岁月,无数的故事感动了他,但他不知道北大荒到底是什么样?到达福利屯时,热情的秧歌、喜悦的花鼓,亲人相见的泪水,让他感觉到这里的故事。随后3天跟着知青们实地踏访,他看到了黑土地,体会到了亲情,北大荒令他真感动。

  活泼开朗的北京电视台王莹,是第一名跟随知青回访萝北县的记者。王莹说:“头一次住在8米长的大炕上,老乡告诉我这就是原来知青点的炕。老乡们早上3点多钟就起来种地,等到7点钟我醒来时他们已经回来了,扛锄头、播种子,这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35年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知青们就曾这样干活,他们在北大荒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次知青们的北大荒之行,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捆捆大葱沉甸甸

  “北大荒、北大仓,这里的大豆全国有名,可那时我们一天到晚都吃玉米面,副食也几乎没有,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土豆白菜就算是好吃的了。”知青陈秋芬说,“但那段日子是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在这里吃过苦,受过锻炼,以后再多的苦都不怕了。”如今的集贤县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有收割机、播种机,当年的马车牛车已被拖拉机所取代。

  回到北大荒,知青们捐资助学、购买家电等举动,让集贤县的乡亲心里暖和。知青们希望曾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乡亲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小有成就的知青们一直都想为建设第二故乡出力,有些人早就在为第二故乡的建设出谋献策。对此,集贤县县委书记刘福荣说:“集贤县的招商引资,决不能从知青亲人的兜里掏钱,只能创造优良环境,让亲人们在第二故乡赚大钱。”据了解,此次双方达成意向的17个项目,有望在今年内启动。

  14时许,福利屯车站上,知青和乡亲们依依惜别,和35年前的告别一样,乡亲们舍不得大家。猴头、蕨菜、人参、一捆捆大葱、10袋子黄豆、30箱北大荒白酒、100箱饶河黑蜂蜜、每人一兜的煮鸡蛋……能给知青们带上的东西,乡亲们一样也不想落下。知青们一边婉拒,一边感动地流泪,大家抱在一起互相祝福。知青李得义上火车时,收到了一条短信息:“怀着35年的思乡之情返回这里,千言万语几乎还没有来得及说,却又身不由己地匆忙离去。集贤县32万父老乡亲将永远想念你们,抽空常回家看看。”知青们禁不住再次落泪。

  15时,专列驶出福利屯,有的知青却还在车窗前伫立,望着广袤的北大荒,知青李得义叨咕着:“8月6日,等到杭州知青专列回北大荒,一定还回来!”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