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德国汽车城将落户大庆 黑龙江本土汽修业面临冲击
2004-05-28 15:08:3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8日电5月25日,标志着大庆汽车行业与国际接轨的一项意向性合作协议在大庆宾馆2号展厅签订。德国汽车行业考察团与大庆兴荣集团签订了在大庆建立大庆德国汽车城的意向性协议,重点在开辟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车辆保养、保险制度、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作文章,旨在大庆成立一家先进的汽车维修行业,立足黑龙江,辐射东北地区。

    此消息一经传出,业界震动。从业人员真切地感觉到,“大鳄”正在浮出水面。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对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大庆人来说,对它的依赖较其他城市更为强烈。以人均保有量计算,大庆排在国内前列。走在世纪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偶尔得见的行人,形成强烈的反差,给初来者很深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更像井喷一样突飞猛进。跨国公司纷纷抢滩登陆,在中国投资设厂。国内中小企业也不甘示弱,高举国货大旗冲锋陷阵。更有一些造空调的、造手机的厂家,也杀入这个市场,欲分一杯羹。然而,与汽车制造不相匹配的是,服务业相对滞后,影响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大庆也不例外。

    在大庆,汽修汽配市场曾风光无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初期做汽配业的,是人们羡慕的行业。开个库眼就能修车,动动扳手就赚钱,也不是难事。然而,随着投资阵营的迅速扩大,维修、保养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大多陷于赚个“辛苦钱”的窘境。

    大庆汽修业的致命伤,不外乎几点。

    首先是投资分散,没有形成“品牌”。大庆有发展汽车业的基础,当地赫赫有名的东华集团曾经CKD方式组装过汽车,而且时间早适用性强,有一定影响。油田管理局特种车辆厂生产的行业用车正逐步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发出响亮的声音。然而,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汽修业却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品牌,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阶段。大厂不赚“小钱”,个人投资的汽修厂忙于争夺客源,在互相压价的低水平竞争中两败俱伤,无心投入或不敢投入,导致患上了集体“侏儒症”。

    其次是技术落后,跟不上汽车的发展潮流。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要求汽修业掌握大量的知识,而这些是大庆绝大多数汽修厂所不具备的。汽车日益摆脱了“钢铁巨兽”的印象,成为当代科技新成果的载体,更多地体现“智能机器”形象。且不论一辆C级高档轿车,单说一辆价位在5万元左右的低档轿车,电路即可达上百个,而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就更是数不胜数。修理这些汽车,不仅需要经验,更多的是要学习,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培训很少,仅有的一些职业学校也只是只鳞片爪地在教学中提及。

    第三是作业人员复杂,服务不到位。在大庆,从事汽修行业的人大多是技工或有一些经验的人充当,不仅修车质量无法保障,而且不排除一些欺诈行为。而且,这些现象还一度十分猖獗,令众多车主防不胜防。

    德国客商的到来,无疑会给大庆汽修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令整个行业震动。他们带来的整车销售、修理、养护方面的知识,他们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值得汽修行业认真学习。如何在学习、竞争中壮大自己,把地方产业做大做强,值得人们深思。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