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报道 沿松花江南岸一进入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湿地腹地,一片拐尺状的小沙漠便呈现在眼前。
这片拐尺状沙漠由两块条形沙漠组成,一块与松花江走向平行,另一块与松花江走向垂直。据同行的道外区农林局的仵春涛讲,这两块沙漠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江水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湿地北部的草原造成的。与松花江平行的一块有3000多亩,管辖权属道外区;另一块有4000多亩,管辖权属省青年农场二连。
据介绍,这两块沙漠原来并不是很大,但随着每年春秋两季季风的刮起,沙漠的面积在一年年扩大。沙漠的治理于是纳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2003年春,原太平区农林局组织人员在所属3000亩沙漠内栽植2200亩柳树。由于当年春旱秋涝,几十万株树苗经过一番折腾,地上部分全部干枯。今年春天,道外区农林局又责成承包人王日升全部补栽。5月27日,记者跟随王日升来到他的承包沙地内,发现不但新栽的柳树已经长出绿叶,经过去年秋天水泡的柳树,有很多从根部也发出了枝条。王日升见此直拍大腿:“早知道这些树能活,今年就不用补栽了。”
这边的沙漠眼看过几年就要绿树成阴,但那边的沙漠却仍是一片沉寂。
5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省青年农场。据场长李剑钊讲,农场所属的这片沙漠是1966年知青在草原上开垦的耕地,1998年一场洪水把这里变成了沙漠,此后一直放在那儿。“2001年,我们在这片沙化地上植树700亩,2002年又植树400亩,但都没成活。2003年,当时的太平区农林局局长孙宝良曾找到我,让我们享受地方的退耕还林政策,他们种树,我没答应:‘地是我们的,你们种树,将来树归谁所有?’”
“要我说,这片沙漠可以自然放任下去,用不着栽树,因为过两年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一竣工,水位达到116米后,这里就会被水淹没。”说着,李剑钊递过一张民主湿地地形图。图上显示,民主湿地,包括两块沙漠在内,海拔高度均在115米到117米之间。
6月1日,记者带着民主湿地内沙漠是否需要治理的疑问,再次采访了道外区农林局局长孙宝良。据孙宝良讲,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竣工后的116米水位,是指道里区正阳河水文站测量的水位。民主湿地处在松花江哈尔滨段下游,届时民主湿地的水位只有113米左右。所以说,民主湿地不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