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9日电 数百年间,民间对徽钦二帝囚禁五国城那段历史细节有多种版本。一些史学家认为,塞北边陲人烟稀少,每入寒冬滴水成冰,人无法在枯井里生活。8日出版的《哈尔滨日报》报道,依兰县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得出了全新的结论———“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中的‘井’,实际上是四合院的‘天井’。”
民间盛传“坐枯井” 二帝囚所千古谜
徽钦二帝被囚五国城,给小城依兰抹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至今,依兰城北依然保留着五国城的一段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这是五国城的北城墙,其余城墙大多被现代建筑湮没。
在民间传说中,徽钦二帝是坐在枯井中度过囚禁生活的。康熙乾隆年间由钱彩创作的《说岳全传》第十九回有这样的情节:“老狼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令人给徽钦二帝穿上女真人服饰,在烧得滚烫的火炕上乱蹦乱跳,引得众人阵阵狂笑。李若水见此气愤已极,突然上前咬住“老狼主”的耳朵。那“老狼主”气得哇哇乱叫,令人传旨:“将徽钦二帝发下五国城,拘在陷阱之内,令他们坐井观天。”
那么,文学作品中的“陷阱”指的是什么?二帝真的被囚在枯井之中?这成了近千年来的待解之谜。
史学专家细考证 “天井”新说破讹传
一些史学家认为,“二帝囚于枯井”传说难以自圆其说。塞北边陲人烟稀少,每入寒冬滴水成冰,人在枯井里坐上几天早就被冻成僵尸,更不要说徽钦二帝分别在五国城生活了5年、31年。
为彻底弄清这段史实,依兰县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得出了全新的结论———“徽钦二帝‘坐井观天’中的‘井’,实际上是四合院的‘天井’。”
多年来潜心研究依兰历史的依兰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廖怀志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徽钦二帝一行140余人,到达五国城时已是1130年农历九月初二。当地官员并无准备,只好腾出女真人住的半地下室的“地窨子”临时安置二帝一行人临时居住,待来年春暖花开时再另行建造住宅。
经过考证,史学家在宋朝话本《宣和遗事前集》中找到了依据。书中记载,二帝一行到达五国城,“进城一看,与西乌州非常相似,城中民居五七十家,都已经荒废残破,兵丁带着二帝进入左庑之下的小门,来到一间小房子,内有一小台,可供两人坐,四面都为土墙。”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便是徽钦二帝临时穴居的“地窨子”。
史学专家推断 徽钦二帝囚禁新生活
那么,徽钦二帝一直都住这种“地窨子”里吗?史学家依据史料得出结论:在五国城的囚禁生活中,徽钦二帝身边仍旧妻妾成群,并分别生有多名儿女。显而易见,莫说是二帝囚禁枯井中,即便是生活在狭小的“地窨子”中,也无法与众妻妾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史学家在《中国皇帝全传》中找到记载:徽钦二帝被押到了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后,金太宗分别封他们为“昏德公”、“重昏侯”,并拨给15顷土地,令他们耕种自给。在以后的几年里,金人每逢丧祭节令总要赏赐给二帝一些财物、酒食。据此,史学家分析认为:二帝均有封号,尽管是侮辱性的,但其生活待遇不至于饥寒交迫;每到重要节令他们可得到赏赐,其生活待遇与其封爵基本对应;金人将徽宗的谢表装订成册卖给宋人,一方面是炫耀,另一方面也向宋人传递徽钦二帝未死、待遇良好的信息。
据此,史学家推断,徽钦二帝的囚禁生活绝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凄惨无比。他们的住所实际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前面提到的刚到五国城时临时穴居的“地窨子”,一是后来住入的条件较好的固定居所“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