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滥采衍沙患,根治缘何难?
2004-07-30 15:01: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7月30日电 题:滥采衍沙患,根治缘何难?

    松花江及其支流阿什河犹如两条玉带,从哈尔滨市城北和城东郊迤逦而过,为城市平添了几分风韵;然而,近几年随着修路建桥对沙石需求量的激增,一些人在河道上随意挖土采沙,制造了一个个巨大的沙坑、沙堆,原本美丽的城郊变得满目疮痍。

    无序开采江沙,不但影响防汛工作,而且毁坏了河滩上的草木,污染了河水和城市空气,然而几年来,尽管群众反响强烈,有关部门也“多次查处”,却禁而不止。

    根据群众的举报,连日来,记者对哈市道外区松花江支流阿什河畔的滥采江沙现象进行了调查采访,感触颇多。

    阿什河新桥下沙山一片片

    尽管早就听说过私挖滥采的情况,但当亲眼看到时,记者仍很吃惊。

    7月23日,从位于哈市东郊的阿什河新桥上望过去,在草木葱茏的滩涂上,一座座大沙山,连绵着一直伸向远方。最近的一个沙堆,离桥边大约50米远。在足有七八米高的沙山顶部插着两杆红旗。一辆推土机正轰鸣着作业,从沙山上渗下的污水缓缓流下,在地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洼。

    绕过沙堆,记者看到一个直径约百米的大水坑,坑内停放着板船和水泵等采沙的器具。水坑壁很陡峭,脚稍一用力,一大片沙土便轰然塌入水中。水坑边,有几棵碗口粗的杨树躺在地上,有的只剩下树根。

    在水坑旁几座简易工棚前,记者以买沙子为名,询问了一个看屋人。看屋人说,这的沙子十二三块钱一立方米,要想买找他们经理,说着递给记者一张印着“沙场联系卡”马某的名片。攀谈中得知,这块地皮属道外区团结乡连胜村,是马某从村里承包的。看屋人说,开个沙场很容易,谁的地找谁商量,只要村里同意,就能开工,不需要什么特殊手续。

    在桥的另一侧,同样能看到远处有一座横亘南北上百米的一个巨大沙山。

    据一位附近的村民介绍,这四周大大小小采沙场少说也得30个,都是些“有门子”的人开的,有的人干了许多年,靠卖沙子发了大财。

    管理部门:管不过来,也管不动……

    针对了解的情况,7月29日,记者采访了道外区“沙源管理办公室”,董主任不在,一位姓张的副主任接待记者。

    张说,根据国家和省市河道管理法规相关规定,在河道附近采沙,必须经过沙源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准采证”后才能生产。而根据目前他们的掌握,从香坊区与道外区交界到入江口,阿什河沿岸大约有近20家沙场,这些沙场大部分没有到沙源管理办公室办理采沙手续,也就说属于“黑户”。

    据了解,不管有没有办证,只要开沙场,沙源管理办公室就收管理费,一立方米2元。1997年前一直在路口设有检查站,后来因为正规的沙场少了,就撤了。现在基本上是看生产规模估算收费。

    张副主任介绍,许多沙场都是前些年开的,有的砂场还是以办养鱼池的名义偷着在挖沙子。采沙主也是老换,即使下了《停工通知》,人家也不理睬。他们的人员本就不多,执法力度也不行。而且,这些挖沙者大多数有“背景”,为了制止其不法行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曾被打伤过。此外,沙场也不是全归他们一个部门管理,有些时候村镇就可以自作主张。所以就造成了目前这种混乱局面。

    是管不了,还是没有真正下力气去管?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该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每天都骑摩托车去各个沙场巡视,但当记者指着路边一家沙场问是否办理了经营许可时,他竟含混其辞,不能肯定地答复。

    团结镇连胜村于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那几个沙场都是村里发包给个人开鱼池的,合同期都二三十年,挖沙卖沙是捎带的,现在已要求他们停下来了。

    私挖滥采江沙,个别人赚了大钱,但由此造成的重重危害却要由全社会承担———

    未经管理部门的规划批准,在河滩上随意大量采沙,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在防汛季节影响行洪。一座座巨大的沙山,矗立在河道中间,一旦洪水袭来,将会起到什么作用可想而知。一个个十几米深的大沙坑,也不利于洪水下泄。

    其次,大量的细沙长年堆放在露天里,没有任何屏护,很容易造成沙源向四周草原、耕地扩散、蔓延,从而加快土地的沙化速度。哈尔滨市道外区环保局一位同志说,他们很早就关注城郊无序采沙行为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特别是春冬两季,风把一些江畔滩涂地带的浮沙吹起,带到城市上空,加剧了沙尘天气危害程度。目前哈尔滨正在大力打造生态园林型城市,不要忽视了这个风沙新源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沙场遗留下的沙坑从来没人回填,由此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阿什河新桥附近的几家沙场的水坑,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记者听一位采沙人说,这些大坑水深都在六七米以上。近几年,经常发生废弃沙坑淹死孩子的事件,一幕幕人间悲剧令人痛心,但从来没有谁站出来为此负责过。

    业内人士指出,江沙也是一种国有资源,应该依法保护,合理使用。当前发生在哈市阿什河畔的这种无序经营、疯狂采挖现象,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因此,呼吁政府能够高度重视起来,明确职责,强化手段,早日对城郊采沙业进行规范和管理。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