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记者调查:哈尔滨集中供热工程为何进展缓慢
2004-07-31 05:33: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1日电 从今年4月份开始,哈尔滨市重点工程——道里集中供热工程开始施工。今年实施热源厂建设和北干线管网铺设,涉及开挖道里区和道外区18条主干街路,将实现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使100多万居民受益。

  工程原来预计8月份完工,但到现在刚进行过半,工期延误了一个月。近日,记者从该工程指挥部了解到,施工路段地下管线多、路面狭窄、地质条件差等因素导致了集中供热工程进行缓慢。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据了解,目前,哈市主干街路有供排水、煤气、通信、电力等13种地下管线。据道里集中供热工程副总指挥路庆涛介绍,地下管线复杂是施工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仅在4公里长的北环路主干线内就遇到各种管线近200条。这些管线在地下的分布错综复杂,有的管线因道路拓宽没及时更新图纸,会签时的位置和施工时遇到的不一样;有的老管线没有历史资料,却突然出现在管线的前进方向。为避开这些管线,有时不得不把已经铺好了的几百吨重的热网管线移出,更改设计方案,重新铺设。在大新街施工时就遇到一个上世纪70年代铺设的下水管,由于管线老化不能迁移,用了几天时间才把热管从其下面穿过。

  据介绍,在9.1公里长的主干线上,途经的大交叉口有30多个,路口处的地下管线结构更为复杂。道外沟沿街过街口地下线多达21根,有些管线必须找管护单位进行迁移,施工队通过此路口用了7天时间。而一面街的路口地下管线较少,仅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通过了。
由于年久失修,许多管线已经严重老化,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跑冒水、网络中断等事故。其中跑冒水较多,有时一天发生两三起,发生漏水就得耗费时间抢修,浑身挂满泥浆,在泥泞的沟槽里作业,是工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

  为了确保地下管线的完好,施工时要不断地打探孔,当发现管线复杂后,北环路路段后来的施工全部采用了人工挖土,所挖沟槽达3000多延长米,其施工进度仅为原计划机械作业的八分之一,大大延误了工期。

    土质疏松 地下水位高 塌方不断
   
    近年来哈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有些路段铺设多种地下管线,反复开挖,回填不实。北环路施工路段靠近松花江,土壤属细沙土质,黏合力不强,导致挖好的沟槽不断出现塌方,雨天塌方尤其严重。

  记者在已经基本完工的大新街和东北新街看到,路中间刚刚铺好的柏油路面忽宽忽窄,面积不同。这是因为一出现塌方就得把沟槽外扩,同时不断地打护壁桩,防止再次塌方,沟槽宽度不同造成新柏油路宽窄不一。

  由于气候原因,特别是入夏以来几场暴雨,使今年哈市地下水位上涨到50年来的最高点,往往沟槽挖到3.5米深时就会有地下水涌出,施工人员不得不采取降水处理。但沙随水走,造成部分路段连续塌方。27日,哈市遭遇大雨时,记者在北环路与北五道街交口处看到,一处即将回填的沟槽内,由于一处排水管开裂,大量雨水灌入,疏松的路基不断地陷落,瞬间护壁桩外侧就被淘出一个大坑。抢险的工人望着奔涌的雨水连连发愁:雨停后,排水回填又得耽误很长时间。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