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汤文学)我市建筑工人施工时从地平面下20米深沙层中挖出一枚较完整动物头骨化石。该头骨长89厘米、宽40厘米,重量达20余公斤。经我省著名考古学家魏正一教授鉴定,系距今约一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食草动物“披毛犀牛”化石。
据哈尔滨奔驰建筑公司助理工程师郑壹介绍:这枚头骨是该公司在黄河公园施工时发现的。当时,黄河公园进行740号基础桩扩孔作业推进到地下约20米深处时,施工人员发现沙层中有坚硬异物,经细心查找从中发现一枚体积罕见的动物头骨化石。继续寻找,人们又从周围沙层中挖出一段直径15厘米、长近80厘米的动物腿骨化石,以及直径约50厘米的古树树根化石。
记者昨天看到:这枚头骨呈深黄色,整个头骨除出土后被人为轻微损坏外,基本保持完整。特别是头骨上的牙齿依然十分坚硬,牢固地排列在牙床上。
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魏正一教授介绍:在哈尔滨市区出土如此完整的披毛犀牛头骨化石尚属首次。从其完整程度分析,这枚头骨是在变成化石后被冲入远古时期松花江江水中的,之后因江水改道头骨被掩埋于沙石中保留至今。头骨的出土可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在哈尔滨地区的活动情况,远古时期松花江河床的频繁变化,以及周边地区地质变化过程,提供相应的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