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经济的差异性互补性强 “海洽会”一定会更好
2004-08-30 13:33: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30日电 题:经济的差异性互补性强 “海洽会”一定会更好——黑龙江省第四届(海参崴)中国名优商品展洽会观展记

    “翻译翻译,翻译干啥去了?”北京时间28日上午9时(当地时间12时)许,黑龙江省第四届(海参崴)中国名优商品展洽会上,鸡西美城集团负责人语音急切。眼看俄罗斯客商对美城塑料异型材直发“感冒”,他急得团团转。

    这几天,海参崴市迪纳摩体育综合馆内人来人往。“海洽会”的召开,吸引了俄罗斯客商和消费者的目光,更牵动着200多家参展企业的神经。

    黑龙江省企业大多首次参会,心理不外乎试试看。这一试,效果如何?

    展洽会开幕不到1小时,鸡西兴达制米有限责任公司的100公斤大米样品被抢购一空。黑河万达家电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DVD、电磁炉刚一露头,便被俄罗斯消费者买走。鸡西同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带来的100斤风味肉肠,一小根卖到了30卢布(相当于人民币9元)的高价,同样象刮风一样被观展者“美食”了。

    “样品带少了,没想到这么火。”意外之喜,溢于言表。

    会上展出的中国名优商品琳琅满目,轻工、家电、粮油食品、建材等尤其受俄罗斯消费者青睐。除此,“海洽会”蕴涵的商机也给参展企业吃了“定心丸”。

    “同喜”的老板王思杰告诉记者,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找到俄罗斯的合作伙伴,直接出口风味肠,或者在这里投资建厂。虎林诚意食品批发城总经理曲明洋一手指着身后十几个空箱子,一边告诉记者:“两天卖了一万多卢布的食品倒没啥意思,现在和俄罗斯经销商搭上了钩,那是啥概念?”鸡西上岗酒厂生产的葡萄露,从前眼光局限于国内市场,举步维艰几近停产。此次展洽会上,俄罗斯消费者品尝完就掏腰包,售价由第一天的90卢布飙升到500卢布。仅仅两天,已结识了5个俄罗斯伙伴,送上门来的意向性协议是年包销15万瓶。“黑小子”活了,酒厂厂长陈宝军的心也亮堂了。

    密山市福星草编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老板孟宪仁是个农民,也是唯一的个人参展者。这次花了5000多元来“赶海”,他不心疼。草编坐垫、拖鞋、酒篓、背篼,柳编水果筐挂在展厅里,价格高出国内市场许多,还是每天应酬不起俄罗斯女消费者的惊喜和好奇。收起俄罗斯客商留下的名片,他腰杆子壮了:“这东西俄罗斯没卖的,我百分之百能把这个大市场拿下。”

    这几天,一拨一拨的俄罗斯消费者走出海参崴市迪纳摩体育综合馆时,吃的用的穿的,各个大包小裹。中国参展者一下子明白过来:如果早点来就更好了。

    和海参崴市许多建筑相比,迪纳摩体育综合馆并不大,容貌也并不出众,然而,这里容纳的却很深很广。黑龙江省和海参崴市,一个居内陆,一个在海边,经济的差异性、互补性很强。也许,这就是数百位企业经营者此次来到海参崴的理由。也许,这就是“海洽会”能够不断成长、壮大的道理。“海洽会”的明天,一定会“哈拉少”。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