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0月10日电 去年8月,一群热爱话剧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名曰“体温计”的话剧合作社。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场地,就凭着对话剧的满腔热情,他们自掏腰包将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场实验话剧《天书》搬上了舞台,为哈尔滨的文艺演出注入一股新鲜力量。今年,几个天各一方的年轻人又再聚首,为了他们的第二部话剧《假如我们为爱情想方设法》不屈不挠地努力着。 9日晚,记者随话剧社成员、也是《假如我们为爱情想方设法》编剧之一的梁帅,来到哈师大艺术学院的一间舞蹈教室,见到了正在紧张排戏的剧社成员:编剧周游,剧社的灵魂人物,北京《格言》杂志编辑;导演王卓颖,省艺校表演专业毕业生;导演魏文,哈师大表演系三年级学生;艺术监督王士博,哈师大表演系二年级学生;剧务侯滨,小屹音品阁业主。担任演出的演员都是省艺校和哈师大的学生,主演王佳新和郑欣,还不满十七岁。 小剧场实验话剧《假如我们为爱情想方设法》是多种感情的杂糅拼贴,讲述的是不同年龄的人对爱情的不同看法和追求,利用小剧场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并现场与观众展开关于爱情的探讨。 梁帅介绍说,去年《天书》公演之后,主演都考上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大学,在哈尔滨留守的只有梁帅、侯滨等人。今年年初,对话剧的执著追求让周游与梁帅等人再次走到一起。 为了全力排好这部话剧,剧社成员个个倾其所有。 周游干脆辞去了北京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哈尔滨专心搞话剧;王卓颖为当好导演,多次自费到北京接受导演专业的培训;梁帅每天工作到很晚,错过了公共汽车的时间,宁肯骑自行车走很远的路,也不坐出租车,只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每个剧社成员都因过度劳累病倒过,但没有一个人掉队。他们说,要干好一件事,你惟一要做的就是坚持…… 这样的执著感动了北京千雅彩绣坊网站的掌门人,出资支持了这项活动;这样的真诚也感动了许多大学生和话剧爱好者,无偿参演、支持这部话剧的上演,前来购票的人数一直在攀升。 采访接近尾声,周游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了千雅的资金支持,他们决定扩大此次在哈演出的规模,于本月15日开始在哈尔滨话剧院推出“千雅之夜———哈尔滨首届新音乐艺术节”。话剧《假如我们为爱情想方设法》只是音乐节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新音乐展示。他们已邀请了获得第四届华语流行音乐传媒三项大奖的“二手玫瑰”乐队、中国最早的实验音乐艺人王凡,以及石家庄、沈阳和哈尔滨最有影响的二十几支乐队参加演出。 目前,新音乐节的海报已经贴进了哈市各个大学的校园,年轻的剧社成员们在上面打出了一个响亮的主题口号———生命是个节日。他们说,希望这次艺术的狂欢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哈尔滨的年轻人生命中的一个快乐节日。 编剧梁帅在张贴演出海报。 演员们在排练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