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28日电 题:钱多了,心顺了,干劲更足了——黑龙江农村新气象
2004年春天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给全国农民带来了惊喜和希望。秋收时节,记者在黑龙江省农村采访时发现,在政策、市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今年黑龙江粮食获得了大丰收,龙江大地四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庆安县是全国著名的绿色水稻示范县,每年水稻产量超过60万吨。10月底,记者来到这里看到,乡村公路两旁的稻田里,很多堆起的稻谷垛还没有脱粒。
走进王玉堂村,村口一群农民正在为水稻脱粒。村民王宏全对记者说:“我种了30多年地,还从没遇到过今年这么好的政策,今年不但不要税,国家还给我们拿钱,这样的好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民王文保告诉记者,今年年头好,他种的50多亩水田获得了大丰收,亩产都在700公斤以上,现在水稻的价格到了0.79元/斤,加之今年免去了农业税,种地还给补贴,今年的纯收入至少能达到24000元,是去年的三倍。他说:“往年种地也就是年吃年用,今年看到了余钱。哪年种地也没种出这么多‘票子’。”
庆安县民族村村口外的一片稻田里,七八个农民正围着脱粒机忙活着,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我们是离这里40多里外和平村的,今年开春看国家政策这么好,就和几个村民到这包了800亩地,按现在的水稻市场价,除去包地费,亩收入能达到300多元,每个人都能分到2万多元,瞅着这样的好年景,明年我们还得多包点地!”
记者在海伦、泰来采访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种自己名下的几亩承包田,“到农场包地”、“到山里包地”、“到外省包地”成了今年很多黑龙江农民的共同行动。记者采访了三个农业县30多位农民,种地50亩以上的就达一半以上。前几年流转土地一垧(15亩)也就是二三百元钱,去年涨到每垧1000元,今年已涨到2000元以上,庆安、海伦附近农场的地,水田流转价已达到了一垧地4000元,而旱田也达到了3000元。
海伦市向荣乡向新村村支部书记徐成文对记者说:“取消农业税以后,加上国家对土地补贴力度的加大,很多农民越来越看重土地,差一分地也要找回来。老百姓都看出现在是种地越多越‘牛’了。”
“以前到这时候,正是乡村干部到农民家里收农业税的时候,很多农民都躲出去。”泰来县四里五乡乡长刘元丰对记者说,“这些天来我也一直在村里跑,发现农民见到我们也不躲了,不但不躲了,一些农民还主动来找我们问一些如何包地、贷款养猪的事”。
“就拿养猪来说,以前这里的农民一家养个10头、8头猪就是了不起的大户了,”刘元丰告诉记者。“今年开春,乡里干部到各村倡导农民养猪,并积极为养猪大户协调贷款,现在全乡年出栏50头猪的有90多户,全年全乡一共养猪32000头,很多农民靠养猪一项收入就达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