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9日电 18岁的何建章,黑龙江大学大一学生。半年前主动休学,一个人去了河南“艾滋村”,救助帮扶那里的艾滋孤儿们。尽管河南艾滋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气候也让生于福建的何建章无法适应,但他从未改变初衷,一直给无人照料的艾滋孤儿们上课,让他们能够和健康孩子们一样学习知识,并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走出心灵阴影,勇敢面对生活。在他的带动下,今年8月,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总计约十人陆续赶来,同何建章一道帮助、教育艾滋孤儿,后来,他们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他们的行为使一批孩子得到了帮扶和关爱。2004年12月1日,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何建章回到哈尔滨,在母校黑龙江大学举行了以“平等、倾听、关爱艾滋孤儿”为主题的图片展,千余人参观并签名、捐款,引起轰动。“我希望能有人继续照顾那些艾滋孤儿,这个事业需要的是社会的认同和关注,不断有‘新血’加入,才能让关怀艾滋孤儿的路走得更远。”何建章感言。
一场报告会感动数千名大学生
何建章的老师、黑龙江大学化工学院辅导员王老师对记者说:“何建章既有自己的主张又有行动的能力,最初他提起照顾艾滋病孤儿时,我没想到他真的会休学一年,去河南与那些孤儿一起生活。他的做法,让很多同学受到了震撼和感动,不少同学都伸出了手,有人帮他联络媒体,有人帮他筹集捐款,还有一些同学了解到他生活困难,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现在的学生们对艾滋病都有一定了解,何建章虽然从艾滋病村回来,并没有同学对他排斥,相反,一些同学主动让他睡在自己的寝室。”
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鑫说:“如果要我做出决定,可能我没有勇气只身赴河南。何建章给我们一种力量,面对艾滋病,我们不只是逃避,还应学会关爱。”
何建章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了一场关于艾滋孤儿的报告会,整个阶梯式会馆出现爆满,一个多小时的亲身经历讲演,让在场的很多同学潸然泪下。许多学生表示完成学业后,也去那里帮助那些孩子们,并现场捐款1000多元。何建章告诉记者:“做完这个报告会,我准备再次返回河南,那边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人照顾。村里有些村民平日见了那些孩子都躲得远远的。有些孩子为此很自卑,心理上有很大阴影,总是警惕着别人。我平时给他们上课,有空闲时间就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
2004年的岁尾,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和远在河南的何建章电话连线:“我举办的图片展和报告会很成功,为艾滋孤儿募捐到了一些钱,回来后我给孩子们买来学习用品,孩子们背上新书包可高兴了,让我谢谢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北方的雪花漫天飘舞,此时此刻,何建章依然站在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密集的商丘一小村给孩子们教书。他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那里的孤儿。
一个问题需要更多人面对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中国目前大约有7万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如果对艾滋病的蔓延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预计到2010年,艾滋病致孤儿童数字将增加为15至25万人。据介绍,从1993年至今,黑龙江省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78例,死亡20例。近两年,黑龙江省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2002年新增病例比2001年多30%;2003年比2002年多44%;今年,黑龙江省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56人,比去年多56%。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黑龙江省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防治形势比较严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来也会像艾滋病村那样殃及到孩子。
敢于直面艾滋病、温暖艾滋遗孤的何建章,无疑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