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黑龙江省粮食创历史最高记录,记者深入农村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出现的新变化。
“我们村的干部跟过去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帮助咱们农民的实在劲让人都不好意思。”这是在黑龙江省农村采访,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去年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达到62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010元,增幅达20%以上, 这是有史以来农民靠种地赚钱最多的一年。眼下正是卖完粮食清点钞票的日子。元旦期间,中广网记者毕国昌踏着皑皑白雪,顶着冽冽的寒风在黑龙江省广大农村采访,随处可以看到摸着钱袋子夸干部的农民,发现干群关系发生的可喜变化也深受鼓舞。
记者看到,新年带给黑龙江省农村的喜气令人振奋:一家一户门前悬挂起的红辣椒红得要流血儿,金橙橙的玉米棒格外地惹人注目。记者盘腿大坐在农民郑超家的火炕上,这个黑龙江省宾县居仁乡刘家屯普通人家的热呼气表明,农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舒心和喜悦。农民郑喜华说:“会计在我们屯,去年大豆刚撂倒在地,俺们的会计就告诉我们,你们赶紧卖,大豆马上就掉价,结果我卖了1块3角8分,刚卖给完价格就掉了下来,是1.3元,我种了30亩的大豆,这里外里就多卖了四五百元钱,这些个都跟干部有关,干部的信息好呀。”青年农民刘大印憨厚的笑声表明这话没掺水分:“确实不一样,我们乡的技术干部没推广他们的技术之前,我家有块地的产量低打出的粮食卖得价钱还低,在干部的指导下,这两样一亩地就多卖200左右块钱。”乡亲们掐着指头算账,数点钞票时也喜不自禁用心秤点评村上干部帮助自己的好处。
在黑龙江省五常、尚志、方正、宾县等地采访,这种和谐社会的氛围随处可见,从农民群众的这张张笑脸上记者找到了答案。宾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刘金成是这样诠译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在我们省'两风建设'感召下,全体干部转变作风大下基层,一个是农业指导到田间;第二个是涉及到的政策到农户;涉及到政策兑现到个人;对农民的售后服务到各个环节、到工厂。”刘金成回忆起去年他们县的农业形势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喜形于色:“我们县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2亿9千万斤,增加了3000万斤,光粮食人均增加200元,二补一免政策直接增加收入137.2元,畜牧业人均收入973元,劳动力转移10.6万人,总收入4个亿,人均增加收入100元。”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谈起这个变化来,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语重心长:“农业税减免之后,农民对市场信息、社会公共服务这块需求明显突现出来了。”李文华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委的正确引导下,在大力推行了以‘反腐倡廉’和抓‘改变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两风建设’之后,黑龙江省的各级干部正是从农民这种需要入手,切实改进工作,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形象。他进一步的解释道:“就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平台,无论是政策的、信息的、技术的、家长里短、包括法律的都可以呀,你有问题,打电话,我们帮你解决。”省委也在这个事上算过一个帐:一是年初派出了3万多干部宣讲政策、答疑解惑;二是赶在播种前及时平抑了农资价格,防止了农民负担的反弹;三是加强了信息化的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市场意识,保证农民增产又增收;四是千方百计地建立完善了粮食的销售体系,保证农民的粮食不愁卖。
作为省农委的基层干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李建能的体会或许更为深刻:“我们每天发布农业方面的政策、科技、市场信息,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载到当地,通过广播、板报和明白纸或者村民大会等多种方式向农民传播。”
记者在五常、尚志和方正、宾县等地采访,经常能碰上那些地方的农民因受惠于干部的服务增了产多赚了钱便夸起干部的好处。这是普遍的现象,却也有着很强的说明力。宾县的农民刘顺告诉记者:“我们屯干部叫大老实,尽给我们办实事,不光他,每个干部都是这样。”五常市二河乡的农民李宝国是这样说的:“现在干部和群众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农民这种七嘴八舌的议论正是我们常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这个老百姓的口碑:“现在干群关系好得很多呀,‘两风’看出成果来了。”而在宾县人均收入超过三千四五百元,大致造上年增涨了25%至30%的情况下,农民群众普遍认为:现在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主要是用他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了“两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