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7日电 哈尔滨市花园街周边地区70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铁路房”,是哈市现存惟一一处保留较为完整、面积最大的俄式居住建筑群,还保持着哈尔滨开埠时期新城住宅区原貌。记者今天获悉,为使这一珍贵的城市历史财富得到更好的保护,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一地区进行规划设计,待条件成熟时将对该街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花园街保护街区”将成为集文化休闲、餐饮、办公、旅游及高尚居住为一体,具有俄罗斯风情和投资开发价值的国际文化社区。
据了解,花园街保护街区,北起大直街,南至木介街,东起海关街、红军街,西至耀景街,分为三片四个街坊。该街区内现有68栋近代建筑,2栋保护建筑,都是19世纪初建造的俄式住宅,为当时中东铁路高级职员所用,现在多数为铁路部门家属住宅。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建筑是早期俄罗斯风格住宅区的典型代表,保护区中的住宅沿街坊周边低密度分布,采用了俄罗斯早期建筑布局手法。每栋住宅都有院落,院内种植树木,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庭院式住宅区风貌。4个保护街坊内现有百年榆树100余棵,是市区罕见的百年榆树相对集中的地区。
该街区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有多处历史事件遗址。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林彪、罗荣桓、彭真等主要领导都曾在此居住,建立巩固了东北根据地,并指挥了辽沈战役。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该街区出现了大量的插建楼房及居民搭建、私建的房屋与仓棚,许多“铁路房”被私建房屋包围,潜藏着很多火灾隐患。随着私建房屋的增加,居住人口也密集起来,现在住户达1500多户。大部分临街的房子还被改作商店、铁艺加工间等,室内格局也大为改观,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
为保护好这一珍贵历史街区,有关部门正本着保护和利用结合,充分挖掘历史遗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原则进行规划,要将此处打造成集文化休闲、餐饮、办公、旅游及高尚居住为一体,具有俄罗斯风情和投资开发价值的国际文化社区。
2004年5月,哈市规划部门组织两家规划设计单位,在恢复历史风貌,拆除非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对该街区规划设计了5个不同的主题空间,分别是中心广场、民俗公园、咖啡花园、啤酒花园和艺术花园,专家认为其空间利用方面还有欠缺。2004年10月,哈市规划局邀请清华、同济等13所著名高校参与该片街区保护利用的规划设计竞赛。在即将召开的中英城市规划论坛上,中英两国13位专家将对这些高校的39个参赛作品进行评定,有关部门将把优秀作品中一些规划思想融入到今后的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