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2日电 2004年财政收支都“看涨”,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8%,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8.4%,县(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7%,县级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水平增加了4921元。这是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的。
据快报统计,2004年全口径财政收入6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上划收入299亿元,增长25.7%;全省地方财政收入349.3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1%,增收7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89.4亿元,增长19.8%,增收55.9亿元;基金预算收入59.9亿元,增长34.4%,增收15.3亿元。地方财政支出758.5亿元,增长20.4%,增支152.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97.5亿元,增长18.4%,增支132.6亿元;基金预算支出61亿元,增长47.6%,增支19.7亿元。
2004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创十年来最好水平,主要收入项目均保持较高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由2003年的248.8亿元增加到289.4亿元,增幅达19.8%,比2003年提高6.9个百分点。增收的主要项目是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增收15亿元,占增收总额的27%;增值税增收14.8亿元,占增收总额的25.3%;专项收入增收7.5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3.4%。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有大幅度增长。
财政支出规模较上年大幅度增加,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省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3年的564.9亿元增加到697.5亿元,增支132.6亿元,增支的主要项目是社会保障支出增加34.7亿元,增长31.7%;基本建设支出增加9.6亿元,增长24.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加19.2亿元,增长44.8%;农林业支出增加14.5亿元,增长32.7%;教育支出增加10.7亿元,增长18.6%;科技支出增加2.8亿元,增长37.3%。
2004年市、县两级财政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的良好局面。市(地)级一般预算收入158.3亿元,增长23.7%。县(市)级一般预算收入41.1亿元,增长12.7%,增幅首次超过两位数,是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各县(市)全部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在全部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收的情况下,全省有24个县(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中,1亿元至2亿元的13个,2亿元至3亿元的6个,绥芬河、安达2个市超过3亿元,肇东、双城和阿城3市超过5亿元。与此同时,省里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困难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04年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25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提高了县乡基本支出标准和保障能力,县级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水平由2003年的13465元提高到18386元,平均提高4921元。全省79个市县均按国家规定项目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其中有76个市县全部或部分兑现了省里出台的岗位津贴和御寒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