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出国门办工厂 50名哈尔滨尚志市农民在俄罗斯闯世界
2005-01-17 10:00: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月17日电跨出国门办工厂,50名尚志元宝村农民在俄罗斯的维亚泽姆斯基闯世界。原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两头在外”———借助当地木材资源优势,年出口日本卫生筷15万箱,产值200余万元。今年,欲再上一条流水线扩大生产能力,其产量占80%出口份额,成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元宝村,是我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小说《暴风骤雨》“元茂屯”的原型地。昔日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仅有3.6亩,单一从事粮食生产难以脱贫。村党支书张宝金率众人开办第一家村办工厂,走“兴工富民、工农并举”的发展道路,28家企业竞相崛起,成为声名远播的“亿元村”。

    留俄三年攻读经贸专业的张玉成,学成回到村里,提议在俄罗斯创办企业。2004年,张宝金一行赴俄考察,发现当地木材资源丰富,杨木、桦木利用率不高,价格比较优势明显,拟投资400万元在此建厂。几经努力,黑龙江远东木制品有限公司注册成功。能人于文财带领20名农民赴俄,元宝村首个外向型企业投产。

    作为首批到俄罗斯的技术工人,徐延国在维亚泽母斯基工作已有四个年头。逐渐适应国外生活的他,说服妻子来厂工作。虽离家在外,但两人月收入4000元以上,生活开销小,纯收入颇为可观。不仅2万元外债偿清,还在尚志市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与徐延国来俄闯荡的同村人,有20多人带去家属,一年中10个月在国外工作生活。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不但技艺娴熟,而今,还能运用俄语交流,令他们眼界大开。

    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介绍说,元宝人在维亚泽母斯购置了一座山林采伐权,年可采伐原木2万立方米。今年,新上一条流水线,增加生产能力8万箱,成为对日出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在俄开办加工企业,获益的远不止此。农民技术工走出元宝村,走“一”富“三”的联动效应凸现———境外打工者土地转包,村中40多家种粮大户,年收入六七万元;本村技工紧俏,外地人纷纷涌入元宝村,打工者百余人,延寿、方正等地皆有,进而搅活了周边经济。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