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消息: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成批改制。目前,一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已经跳出多年来“输血-失血”、“再输血-再失血”的怪圈,企业盈利能力开始增强,资本运营效率开始提高,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据黑龙江省国资委统计,2004年黑龙江省确定的75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改制、改革、改造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9%。省国资委监管的工业性集团或公司去年全部改制,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43%,利润额由亏损6.4亿元变为盈利5.1亿元,上缴税金增长42%,做到了家家减亏增盈。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把国企改革与改造发展、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先进行招商改制,后进行自我改造,做大做强了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同时,多方筹集改革成本,将改制、重组和分离办社会、分流安置职工、分离处置债务等改革内容综合考虑、配套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改制后的企业逐步形成了自我积累、自我融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被誉为“新中国轮胎工业摇篮”的牡丹江桦林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后“国有企业综合症”日益显露。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省市两级给予了几亿元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但企业仍没有活起来。外资企业新加坡佳通集团并购重组桦林集团后,边投入、边生产、边改造,使这一老国企重新焕发生机。2004年前11个月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5倍;实现利润1342万元,扭亏增盈达4.8亿元。
位于齐齐哈尔市的北满特钢前几年也主要靠政府“输血”维持生存。去年经改制重组加入东北特钢集团后,生产能力迅速恢复,企业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增强。2004年与2003年相比,北满特钢的钢产量由6.6万吨增加到40万吨,销售收入由4.1亿元增加到18.2亿元,亏损额由6.8亿元减为6500万元,上缴税金由994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栗战书说,今年黑龙江省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全面展开,并迈出实质性步伐。力争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重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消除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做到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
按照黑龙江省的规划,正在进行改制的128户国有企业今年继续推进,未改制的115户国有企业尽快启动。2005年,哈尔滨市、齐齐哈尔的国有大中型企业70%以上完成改制任务,省管企业和其他地市企业基本完成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