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2004年宏观经济渐入佳境
2005-01-24 10:00: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4日电 2004年,黑龙江省经济建设亮点频出、硕果累累。来自省统计局的最新消息: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3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提高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幅。内在活力强、发展速度快、运行状态稳、经济效益好,我省宏观经济“强、快、稳、好”,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的新高。

    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高

    自2000年以来,全省经济一直行驶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快车道上”,10%以上的增速已经连续保持了三年;2004年四个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10.5%、10.6%、11.0%和11.7%,年内各季度间增长也比较均衡;全省人均GDP达13897元,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折算为1678美元。

    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2.9%和9.3%,克服了以往发展不均衡现象,实现了三次产业同向拉动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1%,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24.5万亩,比历史上最高的1999年多176万亩,其中优质农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8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313.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62.5亿公斤,增长24.8%,比历史上最高的1997年增产3.1亿公斤;畜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畜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2%,提高3个百分点。各种养殖数量和增速屡创新高,年末奶牛存栏141万头,增长19.9%;牛奶产量374.5万吨,增长24.6%;绿色食品认证个数787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增长31.5%,稳稳地占据着“全国之首”的位置。

    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提高1.7个百分点,是1998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以来的最高增幅;工业企业研发力度加大,完成新产品产值243.9亿元,增长36.0%。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在重点观察的28种产品中,有21种产量上升;全省除大庆外,有12个市、地工业生产增幅超过10.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8.0%。

    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省接待国外、国内游客分别达73.3万人次和4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2.6%。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233.7亿元,增长29.8%,占全部投资的81.4%;民间投资完成614.2亿元,增长44.5%,占全部投资的40.5%,投资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完成投资490.2亿元,增长22.7%,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等六大基地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4.7%。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346个,比上年增加72个,完成投资558.3亿元,拉动全省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农村消费实现1999年以来首次两位数增长,成为消费品市场新的“亮点”,农村市场零售额190.4亿元,增长11.7%,提高5.3个百分点;城镇市场零售额1365亿元,增长13.2%,基本改变了过去城乡市场“一热一冷”的局面。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0%,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批发贸易业零售额1341.4亿元,增长12.5%。数码相机、移动电话和摄像机等热销商品持续升温,零售量分别增长1倍、83.0%和70.1%。

    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6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出口36.8亿美元,增长28.1%;进口31.1亿美元,增长26.7%。其中对俄罗斯出口21.5亿美元,增长31.5%,所占比重达58.5%;对香港、日本、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倍、33.3%和45.2%。私营企业出口量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出口21.3亿美元,增长90.2%,所占比重为58.0%;国有企业出口10.2亿美元,下降21.3%;三资企业出口3.8亿美元,增长30.2%。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1.0%和30.1%。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利润760.2亿元,增长29.8%,是1998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以来最多的一年。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0.7亿元,增长41.6%,其中利润42.3亿元,增长1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349.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9.4亿元,增长19.8%,创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的最好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71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0元,比上年增加501元,增长20.0%,是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也是自1997年以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六要素全面激活促经济增长

    2004年我省宏观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运行,主要是各种生产要素和潜能得到释放,改革和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一、国家政策倾斜,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增强。2004年,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激活,生产潜能得到释放。我省装备制造、石化、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和森工等六大工业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24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3.7%%,比上年增长20.9%%,其带动效应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人气旺盛,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我省开展“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环境年”活动,塑造了“信用龙江”、“平安龙江”的新形象,知名度提高,人气旺盛。第十五届哈洽会、黑龙江(香港)活动周等重大经贸活动取得成功,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

    三、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7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基本形成了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新机制,焕发了生机活力。据对1200户企业抽样调查,2004年第四季度我省企业景气度在上升,企业景气指数131.56,比上年同期提高3.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126.88,上升4.79点。

    四、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好,为我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际看,俄罗斯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中俄双边合作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看好。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的战略机遇期,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十分强烈,而我省的产业结构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

    五、充足的能源供应,为经济快发展提供了保障。2004年末全省总装机容量12136兆瓦,已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的以500千伏主干电为主的统一电网;全省煤炭生产能力在8000万吨左右,2004年实际生产7162.6万吨,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而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省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促使这些地区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大规模北上,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改造和战略重组为新的投资平台。

    六、财政、金融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为经济快发展输入了新“血液”。全省地方财政支出7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受宏观调控影响,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有所减少,但投放重点突出,农业贷款余额162.9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28.1%%。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好、信誉程度高的大企业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得到资金支持。下岗人员再就业也得到银行贷款扶持。

    今年经济高点回落增幅不减

    受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发展增长也将回落,预计在8.5%左右。曾长期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国有企业包袱重、改革成本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等仍将继续存在。由此预测我省经济在2004年的高点上将有所回落,但仍会保持较高的增幅。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仍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国家在实行“双稳健”政策,国债规模减少的情况下,重点扶持的领域仍然会向包括我省在内的老工业基地倾斜。我省第二批46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项目已经下达,总投资106亿元。这有利于我省今年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国家在上年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这对我省这样的粮食主产区更为有利。

    国内对我省优势产业产品的需求不减。从国内看,市场对我省粮食、能源、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产品需求依然会十分旺盛,有利于我省优势产业的持续快发展,同时“工业六大基地”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不减。在2004年各种生产要素被激活、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基础上,今年,各市(地)、各部门想事、干事的工作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各种资源将充分涌流。这是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观条件。 注: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均为初步统计数。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