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8日电 2004年,双城市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大加工、大市场、大畜牧业、大农业,良性互动循环的生产模式,使双城经济发展尽显活力”,双城市市委书记李学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其中缘由。
李学良说,2005年是双城打造经济强市的攻坚之年,也是建设中等规模卫星城的起步年,双城将实现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目标是打造一个经济强市。
加速实现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跨越。农业是双城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发展首先要做好种植业这篇文章。根植种植业、扩展畜牧业、深化加工业,使之相互依存、互促发展,成为循环经济的主体。充分发挥“一免两补”政策优势,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通过制度化管理、标准化操作、设施化装备、集约化经营等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确保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以上,使种植业成为畜牧业、加工业供给保障的“原料车间”。兴建牧业小区、专业村,引进大集团、大公司,参与种植业的生产经营,实现劳动力逐步向畜牧业转移。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双城农村80%的村变成专业村,80%的农民成为农业工人,80%的收入来源于畜牧业或加工业。
加速实现由畜牧业向加工业跨越。目前,双城畜牧业发展已粗具规模,鲜奶产量位于全国首位,鲜蛋销售市场规模全国第二。相关加工业蓬勃兴起,形成了强大的加工集群。已投产的雀巢、娃哈哈、旺旺等知名企业都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粮食深加工、乳品、蛋禽、肉制品四大产业,使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将双城建成国内最大的绿色食品城。
加速实现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跨越。打造经济强市,围绕建设中等规模哈尔滨卫星城的总体目标,双城城市规划为“一城四区”,即一个中心城区,新城、老城区、城郊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采取BOT模式,以10万平方米为一个组团,进行组团式配套开发建设,拓宽城区发展空间。增添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品位,做好“京旗”文化发展、提升“二人转”文化、弘扬“四野”文化三篇文章。重点开辟拉林河畔满族风情、冰雪艺术、漂流垂钓、田园风光四个旅游项目。完善建设承旭公园、民俗文化街、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等五大景点。使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李学良说,今年,双城意欲与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牵手”,进一步整合产品结构、扩大规模。实行广空间、宽领域、多角度、多层次招商引资,港澳台地区和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也将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区域,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4个,超5000万元项目10个。借助对外宣传的窗口,增强双城的知名度和开放水平。
石油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成为双城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双城沿江的永胜、临江、万隆等乡镇蕴藏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地下储油面积1000平方公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里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双城将加强与石油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力争原油产量突破10万吨,促进石化经济加速发展。届时,农村经济、工业经济、石油经济将形成鼎足之势,拉动双城经济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