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8日电 题:危困企业写人生——记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远明
记者 杜丽华
“领导没有好形象,职工怎能跟你走 ”、“不为职工排忧解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 、“虽然我苦点,但共产党人的威信却高了”……许远明,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这样理解一名企业当家人肩上的重任和一名共产党人的职责。
许远明军人出身,1969年转业到哈尔滨龙江电工厂工作,在从技术员到财务科长再到总会计师一步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后,又于1993年被职工推选为厂长,这期间他锐意改革将连续13年亏损的特困企业引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在他决心为龙江电工厂大干一场时,组织调他到濒临倒闭的华安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领导没有好形象,职工怎能跟你走?”
尽管上任前许远明对华安已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实地查看还是让他惊出一身的冷汗。他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毫无生气的厂房,玻璃破碎,垃圾遍地,有的房顶上还长出寸把粗的小树。厂房内尘土、油垢满地,一脚下去不是鞋被粘掉就是扑起一片灰尘。看了厂里的情况,他立刻决定到职工家庭去走访,通过几天的走访他观察到职工情绪低靡、士气低落,干部思想僵化、对前途无信心。看到这些他只觉得周身一股热血在往上涌,必须横下心来与华安万名职工一道经历一场痛苦的磨难。
面对着这样的复杂局面,面对着职工期盼的眼光,许远明暗下决心:豁出去了,不治理好华安,决不退却。他意识到稳定局面必须先理顺职工的情绪,必须先从干部的形象抓起。为了把职工不满意的干部淘汰掉,让职工拥护的干部脱颖而出,他发动全体职工开展了万人投票选干部活动。针对群众的测评结果,撤掉了一批群众信不过的中上层领导干部,一批群众威信高的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不为职工排忧解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
在极度困难的生活中苦撑的华安职工,最大的奢望就是过上有水有电能开资这些如平常人的日子。许远明知道职工在想什么,在就职演说上他郑重宣告,从明天开始全厂正常供水供电,会场上爆发了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果然,第二天,全厂就正常送电送水了。接着工资也在他的多方筹集和各界支持下,按月发放了。这些在老百姓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着实让华安人激动了一阵子。
但虽然暂时解决了眼前的棘手事情,但积淀多年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职工的住房十几年都没有正经维修过,住在楼房顶层和平房的职工家里没有不漏雨的,家属区的室外厕所也多数成了危房,有一位老工人夜间到一个露天的厕所去解手,一脚踩空就再也没爬起来。通向工厂的柏油路布满了大坑小眼,工人骑车上下班稍不留神就摔跟头……可是厂子穷得丁当响,哪里去弄钱搞维修呢?但许远明还是坚定地表示,职工生活必须改善。凭着他多年的威信,他终于东挪西借来200多万元,用来紧急维修房屋、道路。为让那些特别困难的职工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他责成工会组织深入调查,反复梳理,确定151户职工家庭为特困户,公司重点扶持.采取先输血、后造血的办法,使他们逐渐摆脱了困境。从此,职工的心和他贴得更近了。
“没有过硬的产品,怎能在市场上站住脚?”
工厂有一条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由于“等”不来订单,已整整闲置了8年,严重的锈蚀和关键部件的损坏,已使这条生产线瘫痪。但许远明却清楚的认识到,只有这条亚洲唯一的先进生产线才可能就是企业振兴发展的支撑。他多方了解情况,得知某部队正需装备一种新产品,而这种产品正是由这种生产线生产的。许远明心中豁然开朗,他一边聘人才、请专家,不分昼夜地组织会战,一边千方百计地争取项目。终于在生产线恢复运行后,生产任务也争到了手。不仅当年就出色地完成了一批订货,企业也开始有了活力。
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还带领华安公司开展军工旅游业项目,成为企业近年来最具历史意义的创举。2002年秋天,在外考察市场的许远明总经理得到了国家将开办军工旅游业的信息,他把电话打回厂里,只说了四个字:“志在必得!”于是“军工特色旅游”就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不但把独有特色的军工旅游业打造的生机勃勃,而且还把封闭了50年的老企业建成了“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并被省市政府批准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
“虽然我苦点,但共产党人的威信却高了!”
超负荷的工作量,使身材魁梧健壮的许远明疾病缠身,一直默默地给予他支持的爱人不无担心地劝他:“老许,你这么大岁数了,别干了,咱还是图个健康吧。”他回答的倒也很简单:“我是上级党组织派来的第三任总经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解困华安,让职工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义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许远明处处以党员形象感召班子成员,感化职工。作为党委书记、总经理,许远明将“风正人心顺,官清民自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共产党的威信。他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廉洁自律的作风,同时也激发了班子成员顽强拼搏的劲头。在许远明的不懈努力下,华安人心往一处想了,劲往一处使了,华安发生巨变了:经济上1997年当年就遏制了亏损,以后产值以每年亿元的幅度递增,2004年产值销售收入已双双超过6亿元;他下大力气改善职工生活,目前职工收入已是1996年的4倍多。过去企业环境不堪入目,许远明带领万名职工齐上阵,把一个人们戏称为“拍鬼狐片的地方”改造成为“省级花园式企业”;过去华安是等、靠、要、闹的代名词,现在华安人塑造的“想、干、创、闯”新形象已得到世人的公认。
如今,花甲之年的许远明已是疾病缠身,但他还继续勾画着企业的未来,继续提高经济增长点,抢占市场制高点。他说要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为军工企业发展振兴趟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