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北林区“五户”精神文明建设小记
2005-02-21 14:01:0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1日电 室外雪冷天寒,但在绥胜镇三村的“小康建设中心户”朱立国家,却人声鼎沸,热气蒸腾。朱立国是远近闻名的科技种田明白人,深得周边乡镇农民的信任。冬闲时,农民总爱到他家聚集,讨计问策。而在新华乡的“文体活动中心户”孟凡春家却是另外一种热闹景象:室外廊下两人在乒乓球桌前鏖战,室内两人在象棋桌上硝烟四起,观战叫好声不绝于耳。在北林区,这样的“五户”不胜枚举,以他们的聚集四方、辐射周边的能力影响了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使农村的两个文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自去年以来,北林区在开展农村“三个十”创评活动中创建了理论学习中心户、文体活动中心户、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户、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户和小康建设中心户等“五户”工作。

    北林区在“五户”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形式,确定了1024户具有较强示范、引带功能的“五户”中心户,利用他们指导、扶持其他农户。东富乡腰房村的青年农民佟海青,带领10名本村农民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开发承包了500亩地,种植马铃薯,使农户的收入成倍增长,在他的引导下,其他村民也纷纷到异地发展,实现了在域外再建一个“腰房村”的目标。“小康建设中心户”张臣带领周围群众经营冬储黏玉米,使本村的黏玉米翻番增值,今年,他又投资13万元建设了一个大型冷库,带动本村农民搞玉米加工。“文体活动中心户”李天军在自家房前用塑料布盖起一个30平方米的“体育馆”,购置了乒乓球桌、球拍、象棋等器材,为周边农民免费使用,被称为“阳光俱乐部”。这些“五户”中心户,本身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在经过艰苦的创业之后,具备了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繁殖”能力。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