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家校通”本是好事 空话太多没针对性令家长失望
2005-03-04 10:32:0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金淼 王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3月4日电 “天气还很冷,不要给孩子减衣服”、“开学了,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上个月,初二学生林林的家长王先生一共收到儿子的班主任发来的4条短信。“方便沟通是好事,可也不能尽说些没用的。你看,四条短信里除了一条是请家长督促孩子尽快完成寒假作业的,还算提醒,其他的全是没用的废话。”王先生边向记者展示这几条短信边抱怨。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市很多中小学校都开展了一项名为“家校通”的业务,通过手机短信使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虽然每月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考虑到是老师出头张罗的,再说毕竟可以方便沟通,很多家长都加入了。不过,近来陆续有家长反映“家校通”以群发为主,缺少针对性强的实际内容,有的老师为了“凑数”还发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使本来挺好的沟通方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家校通”到底都在通些啥?近日,记者调查了数十位家长,发现85%左右为群发内容,以“我已到校”、“路滑,注意安全”、“明天收费”、“今天的作业是……”等为主。而“我的作业落在家里,请送来”等有些实际作用的内容还不到10%,剩下的就是“加衣服”、“增营养”之类的温情提示。记者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一位姓张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家的孩子很听话,本不想办“家校通”,但老师一再劝说,他也就办了。王先生说,学校采取的是自愿办理的方式,但如果班上其他孩子办了,自己不办的话,担心孩子会受歧视。不过学校总是发些“名人名言”、“教育方法”,对家长来说都是可有可无,时间一长就都成了“垃圾短信”了。

  一位姓赵的家长对记者说,当初学校告诉家长,办理此业务是为了方便以后老师发布重要通知,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校方和家长的联系。结果,老师每天都通过短信布置作业。李先生认为布置作业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什么要通过“家校通”呢?如果必须用这种方式让家长监督孩子,那要是没有家长看着,孩子以后岂不是连作业也做不了了吗?

  家长于女士说:“其实,每位家长都只关心自己孩子的情况,就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新学期已经开始了,老师们该多发些针对每个孩子的短信,孩子有了变化及时沟通,并指导家长与老师配合,这样的‘家校通’家长自然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