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4日电 最近一段时间,哈尔滨市的气温有所升高,看天供热的供热部门也可以节省一些煤。可是3日,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的居民拿出一张记录小区供热情况的统计表显示,该小区的供热出现了抽条现象,小区经常是隔三差五地供热,而且热度不达标,以至一些居民在家也要穿棉袄棉裤。
3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十五道街33号采访时,该小区的居民孙刚找到记者说,他们小区的供热情况十分不好。记者来到孙刚家,此时室内温度为4.6℃,暖气片没有一丝热度。他告诉记者,年前的时候,物业部门还能保证供热,只是温度不高,平时上午的室内温度也达不到10℃。但是年后室外气温升高后,室内的温度却下来了,经常是一整天不给热,洗衣服一个星期也干不透。
记者在走访其他居民家时也同样感受到了这些居民家的冰冷。在二楼王先生家的公共厨房内,记者看到这里的自来水龙头早已冻坏,地面上还留有一层厚厚的冰。在二楼居民王女士家内,王女士正围着被子坐在床上,家中还开着电暖气,她家的温度还不足11℃。王女士说:“我家的情况算是好的,因为朝阳,温度稍高些。可是,整个冬天就刚开始时还稍热,后来就很少烧,最近几天的情况更糟糕。好的时候,每天5点半左右到7点有暖气,用手摸着温乎就是最好的了。晚上也只能供热一个多小时。平时有暖气的时候房间只有四五度,没有暖气的时候房间就是零度,家里24小时都得点电暖气。”王女士还告诉记者,家里所有的被子从来都不叠,因为太冷,回到家就总在床上呆着,整个冬天感冒一直没有好。
住在阴面房间的马大娘更觉得住在这里是在遭罪。在马大娘家内,与其交谈时,室内呼吸一下都看得到哈气。窗上的冰花结得很厚,很难看见外面的事物,门上冻的霜使得每一次开关门都很费劲。坐在室内的老伴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电暖器旁。马大娘说,老伴已经八十多岁了,因为腿脚不方便每天只能呆在家里,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鞋。
随后,孙刚拿出了他自己记录的一份供暖情况表,上面清晰地记载着从2004年10月末一直到现在的家庭供暖情况。
针对此处的供热情况,记者采访了负责此处供热的黑龙江龙贸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一位女士说,她们是几年前接管的,因为包烧费收缴不全,公司一直在赔钱供热,锅炉只能早晚供热。但是因为这是老区,房子的保温效果差,加上锅炉设备老化,温度效果不够好。
供热情况统计
2004年11月1日至2004年11月21日全天供热
2004年11月22日至2004年12月24日一天给两遍热
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2月27日早晨不给供热
2005年2月28日当日全天没有供热
2005年3月2日全天没有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