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展示民族文化 统筹市场营销 “中国雪乡”的启事
2005-03-07 08:03:0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电 每天,随着一位红衣少女的曼妙舞姿,“中国雪乡”与“北京天坛”穿梭在央视8套的公益广告片中,美景让人神往。“中国雪乡”,这个溢满民族风情和民俗韵味的雪世界,正吸引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目光。

  雪乡坐落在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境内,离哈尔滨300公里。今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全国31个旅游团排队进入雪乡,35户农家每户日进账1000余元。记者对这31家旅行社的线路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过去安排的“终点站”一直是哈尔滨,现在则全部延伸到了“中国雪乡”。

  曾参与雪乡冰雪旅游策划的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研究所几位专家认为,尽管我市近年来冰雪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小小雪乡在冰雪资源的保护开发上独具特色,值得冰城旅游业借鉴。

    倾力保护天然资源

  镶嵌在张广才岭南坡的雪乡。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日本海的暖气流与西伯利亚寒流交汇于此,每年10月起这里就瑞雪飘飘,雪片大、雪质黏,积雪厚度达两米。雪乡的房舍随物具形,其状如奔马、卧兔、巨磨,千姿百态。此外,温暖的火炕、欢快的马拉爬犁、汁多味美的冻梨……雪乡浓浓的东北味儿透出北方的民俗和文化。

  雪乡的美出自天然。雪乡的主管部门更竭尽全力保护好这天赐资源。他们采纳有关专家建议,停止了雪乡周边林区的采伐,在雪乡内严格做出“不准私建滥建”的规定,恢复了一度曾被破坏的林区自然面貌,使生态破坏造成降雪量逐年减少的雪乡又恢复了以往的降雪量。 冰雪旅游界业内人士形容冰城的冰雪“硬”,雪乡的冰雪“软”。他们认为,雪乡之美,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气候环境,更得益于当地有关部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此举,值得我们学习。

    整合旅游资源避免恶性竞争

  与许多旅游景观一样,雪乡也曾面临过恶性竞争。曾经,雪乡的35家林业工人小屋,有的赚钱有的赔钱。这样一来,赔钱的农户不愿再搞旅游,就把房上的积雪清走,使雪乡出现“斑秃”,整体景观受到严重破坏。

  针对这一状况,雪乡的主管部门重新确定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旅游业营销战略。他们对旅游资源重新整合,建立了雪乡接待中心,统一分配游客。接待中心按星级宾馆的标准,将雪乡的35座雪屋分成一星、二星和三星级,统一被褥、统一菜肴,从而避免了拉客和恶性竞争。

  如今,雪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取得成功,“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构想完全实现。此举,对哈尔滨部分冰雪景观各立山头、经营脱节的现象应有所借鉴。

    让游客成为宣传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省摄影家王福春、周旭光等把雪乡美景通过镜头向全世界展示之后,雪乡的传播逐渐成为人们的自发行为。如今,拍广告的、拍模特写真的、拍电视剧的、拍电影的,一拨又一拨纷至沓来。

  对于雪乡来说,这些人是不请自来。雪乡为摄影爱好者们准备了摄影屋,为拍电影、电视片的人建立了“绿色通道”。千方百计留住游客,优质服务让游客满意,雪乡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乡情使离开这里的游客情不自禁地传播着雪乡的美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雪乡的这些做法,可以使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看到差距。我市一些冰雪景点高额的取景费,不知吓跑了多少其实也是宣传者的游客。小小雪乡,对哈尔滨这个冰雪旅游领头雁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探索经营新思路,应该有所启迪。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