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陈玉珍,多少深情献给铣床
2005-03-07 09:18: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电 题:陈玉珍,多少深情献给铣床

    记者 印蕾

  在2005年第9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叶片分厂的铣工技师陈玉珍,被评为了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她也是唯一一个来自工厂生产一线的标兵。3月3日,记者来到汽轮机厂叶片分厂。

  在一位工人师傅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正在机床前忙碌的陈玉珍师傅。眼前的陈师傅手里拿着一个大扳手,正在拧机床上的螺丝。见到记者,陈师傅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不起,我的手太脏了。”陈师傅身材不高,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显得人很精干。

陈玉珍
  陈师傅从1979年来到汽轮机厂,就一直在叶片分厂从事铣工工作。汽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轮机依靠转子转动,叶片又是转子的核心部件,特别是近几年,汽轮机厂先后为国内外多家大型核电站和电厂提供设备,叶片厂的生产任务就显得比较繁重。别人都是8点上班,可陈师傅每天早上7点半,就已经开动了机床。有一次,厂里接到了一个紧急的任务,为了抢急件,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的陈师傅晚上又加了班,这一天,她整整在机床前站了15个小时。一回到家,陈师傅便感到浑身无力,胳膊、腿都抬不起来,人几乎瘫在了床上,可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她又来了精神头。平时周六、周日陈师傅也经常加班加点,有细心的人作过统计,她一年的休息日加在一起还不到十天。

  今年的大年二十九,陈师傅下班后和女儿一起去买年货,女儿高兴的对妈妈说:“今天咱俩可别着急,好好逛逛”。因为女儿知道妈妈平时太忙了,和妈妈一起逛街实在是太难得了。还有一次,陈师傅的爱人因工伤腿部骨折进了医院,当时正值年末,生产任务又比较繁忙,陈师傅把丈夫托付给了公公,自己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此,陈师傅的解释是:“工作时大家是流水作业,我一个人要是不来,就会影响大家的进度,个人的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

  铣工工作是在重工业企业及加工行业中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还对从业者的体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早些时候,陈师傅工作的一项内容是加工毛坯,毛坯加工要把重达七八公斤,轻则二三公斤的方钢原料搬到机器上进行切割。每天上上下下上百次,一天下来,同组的男同事都叫苦不迭,陈师傅却好像不知道累似的,让周围的人都对她称赞有加。

  陈师傅文化程度不高,却很爱动脑筋,她总结了许多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办法。近两年,她完成了9项经济技术创新、改进项目,全被公司有关部门采纳。她还积极地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事。1999年进厂的王彩花是陈师傅的徒弟,说起自己的师傅,她一脸得意:“我师傅技术好,经验多,什么难活都难不倒她,我们都愿意向她学习”。

  屈指算来,陈师傅在铣工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其间,许多和陈师傅一起进厂的同事都陆续离开了,陈师傅就没想过换个轻松的工作吗?“我曾经也想过换个轻松一些的工作,特别是看到好多同事到二线,或者到更清闲一些的岗位上,自己的岁数也越来越大,干现在的工作困难也不少,但是考虑到在一线工作了这么多年,真的是对机床、对叶片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贡献多一些,收入也多一些。”

  今年6月份,陈师傅就要退休了,谈到将要告别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叶片铣床,陈师傅的目光里充满了留恋,“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要说离开,还真有些舍不得。”

  陈玉珍从1989年开始,年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标兵”,连续四届获得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4年还入围哈尔滨市十佳女杰20名候选人……这些荣誉就像一片片闪光的叶片,组合在一起形成美丽的光环,映衬出陈玉珍的人生历程。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