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开拓社区侨务工作新领域的王彦怀
2005-03-07 09:37:26 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彦怀现任哈尔滨市道里区侨办主任,还是哈尔滨市道里区侨属企业家俱乐部法律顾问、道里区归侨侨眷扶贫基金会会长。他所带领的道里区侨办曾分别荣获“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区侨务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而他自己最近也当选为“全国侨办系统先进工作者”。

  多年的侨务工作实践使王彦怀认识到:侨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的领域宽、发展潜力大,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在高起点上开拓创新,就必须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他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侨务工作始终。在学理论的同时,他学业务、学外语、学法律,经过刻苦努力,成为一名法学和教育学硕士。他还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国内侨乡考察过侨务工作。通过考察和学习,增强了侨务创新能力。

  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王彦怀提出了“以侨搭桥促引联、排忧解难送温暖、维侨护侨齐努力、启动经济求发展”的侨务工作思路,并抓住道里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机遇,充分利用社区网络,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了侨务进社区,取得了借势发展、全面推进的效果。

  夯实基础,完善侨务工作新机制

  王彦怀感到,以往那种只靠侨务部门和侨务干部抓侨务的做法,很难适应新时期侨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借助社区组织这个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此,按照国侨办和省、市侨办的要求,结合该区的实际,建立健全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健全网络、健全队伍,确保社区侨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003年,道里区侨办在全区98个社区中建立10个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站,统一制作了牌匾、公示板等,并拨给各示范站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哈尔滨市侨办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使广大社区干部备受鼓舞。他还带领区侨办的工作人员,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培训班、深入社区进行指导等形式,使社区侨务理念深入社区干部心中。在实践中,王彦怀积极拓展为侨服务的内容,完善了侨务干部与社区干部每月一次的互通信息、协调工作的例会制度;对困难、下岗归侨侨眷的定期走访制度;对重点、难点、热点涉侨问题的信息反馈等项侨务工作制度,全面优化区内归侨侨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尽最大努力为归侨侨眷提供参政议政的舞台。他提出要占领侨务文化活动阵地,并组织成立了道里区归侨侨眷艺术团。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演出舞台上,展现侨界风采,丰富了归侨侨眷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道里区已经形成了为侨服务网络化、维权护侨法制化、扶侨帮困社会化的社区工作格局。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以全区98个社区为依托倡导成立了“归侨侨眷抗非典工作站”,工作站负责为社区内的归侨侨眷义务消毒、侨情通报,并看望慰问“一线”的归侨侨眷医护人员家属,向每个归侨侨眷送发了《告全区归侨侨眷、海外华侨一封信》。在非常时期,使全区的归侨侨眷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为了便民利民,该区斯大林街道办事处建立了86平方米的政务超市,并专门设立了为侨服务窗口,随时接待解决归侨侨眷的咨询和求助。江桥社区公开承诺,对下岗的归侨侨眷,只要不挑不捡,保证24小时上岗就业。仅去年一年,王彦怀就协调社区组织为54名下岗归侨侨眷安排了就业。

  依靠社会力量,形成维侨护侨的氛围

  作为侨办主任,王彦怀认识到:要做好侨务工作,不是仅凭涉侨部门和侨务干部自身就能做好的,必须依靠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他亲自组织印发致驻区单位和全体居民一封信,入户宣传,组织10万中小学生和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小手拉大手,人人都动手”等活动,使社区侨务工作家喻户晓,为深入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道里区为侨服务的社会载体遍布各个领域,如由归侨投资兴建的道里区归侨侨眷老年公寓,接纳了60位归侨侨眷老年人入住,并以其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归侨侨眷的欢迎。由玻黎维亚华人投资兴办的小神迪幼稚园和美籍华人投资兴办的恒星外国语学院,以其出色的办学业绩和对归侨侨眷子女的特殊优惠,受到侨界的普遍赞扬。还有知名侨属企业宏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享誉全国的雷锋车队等,都为广大归侨侨眷敞开了方便之门。道里区的教育、卫生、房屋拆迁、再就业等,都对归侨侨眷给予最大的优惠和照顾。

  为了解决归侨侨眷子女入学问题,王彦怀多次与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和区教育局协商,出台了《道里区关于对归侨侨眷子女入学实行优惠的规定》。仅去年,该区侨办已按照政策先后为11名归侨侨眷子女解决了免费进入重点校就学的问题。道里区侨办还与社区工商所、派出所、地段医院、物业公司等联合发放“归侨侨眷优待证”。归侨侨眷如遇房屋修理、医疗就诊、户籍申报、开办企业等方面的服务和政策咨询,凭“优待证”就可享受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等服务。

  以侨搭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道里区的侨务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主要是由于该区侨办注重把侨务工作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道里区侨办通过充分挖掘、利用“侨”资源,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道里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强了对内商外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开展社区侨务工作中,王彦怀注重把深入开展优化环境为侨资企业服务作为重点,积极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发挥侨资、侨属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是出台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保障。道里区侨办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侨资、侨属企业实行了重点保护,并制定了对投资大户、纳税大户实行优待的规定。凡享受优惠的投资者,财产安全公安机关重点予以保护;在经营中如发生经济纠纷和法律纠纷,法院优先予以从速办结;工商年检免审;可安排其一名直系亲属子女免费在区民办公助重点校上学;投资人的车辆可免费在区管辖的停车场停车等等。这些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极大地吸引了广大侨界投资者。如侨属企业清香阁饮食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在道里区黄金地带兴办了目前哈市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清真酒店。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道里区侨办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为其颁发了优待证,使投资者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滋味。二是优质服务,给投资者以强大的吸引力。区侨办充分利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经贸招商动态等多种媒体兼容的项目发布载体,采取项目招商、网上招商、资源招商、环境招商、以侨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道里区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发展优势的宣传及重大招商项目的推介,为归侨侨眷投资牵线搭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六项制度,并做到只需归侨侨眷讲明投资意向、投资规模,保证提供项目咨询-筹备-审批-运营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只需归侨侨眷提供了必要前置要件,保证协调各方,在既定的时间内帮助办完全部相关手续;只要投资者提出实际困难,保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的“三项保证”措施,赢得侨商的信赖,使侨属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韩国汉城晋成实业服装公司准备在哈投资建厂,公司总裁崔敬七委托其表哥文仁范帮他选择厂址。经过30多天的联系,均未谈妥。文仁范心急如焚地找到区侨办,请求帮助。王彦怀马上与斯大林街道办事处联系,街工委书记王瑞立即陪同文仁范考察了办事处下属的理化仪器厂,并被文相中,接着区侨办与办事处协助其办理了开业的一切手续,使外商非常感动,并立即将30万元美金汇入中国帐户。此事在全市引起极大反响,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曾分别以“洽谈三小时”与“三十天”引出的思考为题,在全市开展了大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2004年2月份,区侨办还利用哈尔滨市第四届海外交流

  协会召开之际,把俄罗斯华侨商会会长、匈牙利华侨东北三省同乡会会长等请到道里区考察企业,并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在前不久道里区召开的产权交易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道里区侨办引进了40多家全市知名侨属企业到会,交易金额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

  倾心为侨,甘于献身侨务事业

  王彦怀对侨务事业孜孜以求,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注重研究侨务工作的新特点,他撰写的《如何做好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发挥侨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侨务工作研究》杂志上。

  王彦怀干侨务工作有一股韧劲和拼劲。2003年,他受理了一位澳大利亚籍华人的上访案件,要求解决与永源伊春商务酒店之间的劳务纠纷问题。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双方签定的劳务合同属无效合同,无法按照法律途径申请索赔,而且双方积怨很深,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他迎难而上,先后3次到酒店协商。该酒店董事长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从支持道里区侨务工作的角度给上访者3000元经济补偿,此事得到圆满解决,上访人对他所做的努力表示非常感谢。

  王彦怀对侨务工作对象始终怀着一种爱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看望、慰问困难归侨侨眷。有一澳门客商来哈尔滨洽谈项目,不慎将提包丢在出租车上,身无分文的客商找到了区侨办求助。当得知客商正在发高烧时,王彦怀一边安慰他,一边为他联系医院看病,并为他垫付了300多元的医药费。

  俄罗斯归侨张淑清与其爱人都是下岗职工,同时患有癌症,两个孩子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得知后,自掏腰包拿出500元钱帮张淑清家解决燃眉之急,并请款3000元为其家人看病。他还积极协调街道办事处免费给张淑清提供摊位谋生。经过几年的帮扶,张淑清家终于度过了难关,日子越过越好。张淑清逢人便说:“王主任是我家的大恩人!”

  王彦怀就是凭着这种热情和对侨务事业执着的追求,赢得了侨务工作对象的信任和支持,在侨务战线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