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徐建华:扶贫济困光彩之星
2005-03-07 09:45: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7日电 题:徐建华:扶贫济困光彩之星

    记者 印蕾

  徐建华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华百货批发商店的总经理,今年她被评为了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当记者打电话给她联系采访的时候,徐建华遗憾地说她正在深圳谈生意,恐怕三八节前不能赶回哈市,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也不能参加了。既然见不到她本人,记者决定到徐建华的商店看一看。

  3月6日的下午,记者来到了徐建华的商店。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商店。徐建华的女儿许鹏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妈妈。她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妈妈在道里粮管处粮店工作,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去了广州,那时广州几乎是全民经商,妈妈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哈后便辞去了粮店的工作,下海经商。最初,妈妈从同事那里借了2000元钱,到广州进了100件羊毛衫。这100件羊毛衫卖出去后,赚了近千元,妈妈就是这样走上了经商之路。后来,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现在徐建华已经拥有两家工厂和一家百货商店。在记者惊讶于徐建华在商海拼搏所取得的成就时,许鹏告诉记者,她最佩服妈妈的不是她在生意上取得的成就,而是妈妈致富思源,有一颗扶贫济困的爱心。

  1999年,徐建华在北京遇到了我省依兰县下岗职工刘贵喜夫妇。当时他们一没本钱、二没经验,徐建华在哈市帮他们租了住房,又在透笼批发市场帮他们租了一个临时摊位经营针织品,并借给夫妇二人8万元做本钱。很快,夫妇俩便走出了生活困境。这时,刘贵喜夫妇希望继续拓展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却不好意思向徐建华开口。徐建华得知后,又主动借给夫妇俩10万元钱,后来又不定期的向夫妇俩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夫妇俩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刘贵喜夫妇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个体业户,2003年夺得了某著名针织品牌东北地区的总代理权,也是在这一年,刘贵喜被评为了“道里区先进个人标兵”。取得成功的刘贵喜夫妇也向徐建华学习,先后帮助50余名下岗职工走上了自立自强的经商之路。

  1998年,来自伊春、就读于哈尔滨市中医学院的研究生于已和,家里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自己又尿毒症复发,这时全市人民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爱心使得于已和成功地换了肾。但是养病对于于已和来说也是个难题,每月透析、吃药要花费三千多元,徐建华决定和于已和结成对子,除了在生活上照顾他,还资助他完成学业。这时,徐建华周围有人对她说:“于家是个无底洞,和他结对子,不光是资助些学费那么简单,麻烦可不少啊。”徐建华没有把这样的话放在心上,定期给予于已和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有一次,徐建华把2000元钱交到于已和手中时,他眼含热泪地说:“徐姨,我欠你的太多了,我不能再花你辛苦挣来的钱了,如果这样我还不入去死……”徐建华怕于已和有其他的想法,于是联系了一家保险公司,让他在课余时间做保险业务员,并暗中找到自己的亲戚朋友,让他们都到于已和那里投保,让于已和既赚了钱,又增强了他生活上的信心。

  徐建华还热心先后为烈士家属、亚冬会、索菲亚教堂修复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40万元,特别是1998年抗洪期间。八月的某一天,徐建华顶着大雨,带领员工拿着价值两万元的雨衣、雨伞跑到了道里区防汛指挥部,把它们捐给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的军民官兵。两天后,得知抗洪一线急需雨衣,徐建华再一次送去价值两万五千元的雨衣。可此时来徐建华商店购买雨衣的顾客,却只能空手而归了。有些员工很不理解,时值雨季,又赶上抗洪,正是雨衣热销的时候,抢手的货不卖,到手的钱不挣,却上千件地往外送,这是图什么阿?徐建华却认为,这些物品都是抗洪急需品,一件都不能卖,人不能什么时候都朝钱看。后来,徐建华又在店里立了条规矩:凡是支援抗洪的单位一律免费赠送雨具。8月29日,有关部门在道里区举行赈灾义演,徐建华捐款5万元。灾后,新发镇老年公寓需要重建,徐建华又送去5万元现金。在抗洪期间,徐建华前前后后捐款近20万元。

  由于徐建华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已经连续八年被评为省先进个体户标兵,哈尔滨市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劳模,1997年还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1998年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经常十几年来,徐建华饱尝了生意路上的艰辛坎坷,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动,同时她也始终没有忘记,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也正是凭借这个信念,徐建华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