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7日电 题:振兴“利好”与黑龙江“机会”
常滨毓
“振兴东北”不只是东北的机会,一年多来国内外从企业界到媒体对东北的广泛关注就是证明。
当东北吸引世界的目光,更吸引来众多寻找“机会”的朋友的时候,我们该提供给大家怎样的“机会”,又怎样抓住自己的“机会”?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措施”。
在振兴第一年中实现良好开局的黑龙江如何抓住新的机会,加快发展?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们热烈地讨论着,也深入地思索着。
“报告为我们黑龙江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利好消息”,5日上午,听完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唐修亭对记者说。
温总理在报告中说,“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要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工投劳”。
唐修亭说,去年国家实行“一免两补”政策,我省在全国各省中获益最多,今年国家继续进行直补,并进行良种补贴,我们省还将获得很大益处。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对农机具购置的补贴,我省大型农机具数量多,特别为了补贴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具,省政府每年都要拿出5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国家对农机具购置进行补贴,我省应该受益最大。我省有6000万———7000亩万的中低产田,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对我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报告中说:“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在专项规划指导下,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哈电站集团,齐一机床、二机床等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在今后重大装备国产化上,在技术创新上还会得到国家的支持。
“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来自我省资源型城市的代表委员们很是振奋。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可以为我省煤城、油城、林城等资源型城市的脱困和转型提供支撑和保证。
温总理在报告中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来自非公经济领域的委员代表们无不欢欣鼓舞。
“今年两会与众不同,在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颁布和出台了关于对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它对放宽市场准入以及财税、金融方面都给予了超常规的政策性支持,这在政策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和飞跃。我们的企业是做基础设施的,过去大家都认为公用事业是国家的,现在逐渐对民营企业放宽准入条件,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会。”驻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刘迎霞这位年轻的民营女企业家脸上有着喜悦的神采。
报告中说:“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驻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涛志说,解决分离企业办社会问题,是我省国企改革中的一大难点。他建议对老工业基地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唐修亭代表说,企业办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东三省,因此“建立依法破产机制”,东三省也将受益最大。
报告中说:“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
唐修亭代表说,搞好对俄投资,是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我省已经有许多企业到俄罗斯投资能源、原材料项目,有了这些政策,今后投资将有了更多的保障;去年在俄罗斯召开的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上,共签订了12项中方企业赴俄投资的项目,其中9家是我省企业,目前正是这些企业需要支持、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在信贷、保险、外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这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在出访中发现东欧的市场潜力很大,并与我省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空间很大。因此,王涛志委员建议黑龙江省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对东欧的市场。他说,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我们在农业方面发展合作的潜力很大。另外在高新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