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8日电 6日下午,一名男子在哈尔滨市松花江江面徒步过江时不慎坠入冰窟,哈尔滨市警方动用了六十余名民警前去救援,但终因各种原因导致救援未果,围观的群众唏嘘不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春季到来时哈市都会发生行人坠江事件,年年救人成难题,坠江者近在咫尺,救助者却无能为力。市民和有关单位曾不止一次呼吁尽快成立江上紧急救援体系,然而至今仍然没有丝毫进展。
年年重演坠江悲剧
2002年11月8日,哈尔滨市两兄弟冒险过江被困江心,临时组成的救援组采用胶合板搭建木筏的救援方式,经过七小时才解救成功。主要是两人当时在船中取暖,才所幸被救。随后,松花江江面又相继发生多起行人、车辆坠江事件,但都因救援设备不足、救援人员不专业使悲剧频频上演。哈尔滨市公安局水上民警队队长马辉对记者说,每次江上发生事故时,群众都会想到110,但由于没有救援设备,对于冬季被困江中的行人,水上民警队根本无能为力。
买救生设备缺资金
哈尔滨市江上体育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开江时松花江都会接连发生过江行人和车辆落入冰窟的事件,工作人员只要得知消息都会积极参与救援,同时萌发了承担冬季江上救护的设想。中心还请专人设计了一种冰面救生的浮船。同时,十几名从事冬泳运动的市民主动到中心报名要求充当冬季江上救护队员。但最终都因资金问题而成为泡影。
据了解,从1995至今,每年下拨到江上体育活动中心有限的救护经费,都用于购置摩托艇、救生船、救生圈等救护器材,同时还要维修救护船只,购买船只油料,给救护队员开支,常常是入不敷出。更别说使用专业的救生设备,目前就是想拿出几艘可用的好船都是很难的事。
救援缺乏专业队伍
哈尔滨市社科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颇深。他说,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社会救援体系,如北京建立的999紧急救援体系是将救护、救灾、救助为一体的综合救援;烟台在海难事故发生时,因为救助船舶受海况气候影响,难以快速到达搜救现场并接近遇险船只和人员,贻误了救助时间,建立了海上救助直升机场后,利用直升机搜救大有帮助。然而这一方法是否可行,在记者对诸家单位进行采访时,其负责人摇头说:“好是好,可是我们说了不算,我们没有钱去购置直升飞机。”据专家介绍,目前哈市江面救援缺少一个专业的救援体系,政府应该统一组织各个相关单位成立一个临时救援组织,这样才能减少人和财物的损失。
可用遥控模型飞机救人
7日中午,多年搞航模运动的市民李德航先生打来电话,提出了利用遥控模型直升飞机,将救援用的绳索和救生衣从空中送到被困者身边,以增加救援成功的机会。当日下午,在哈尔滨市红博世纪广场,李德航先生和同伴现场为记者做了演示。据操作者介绍,这种型号的遥控模型直升飞机最大载重荷可达1公斤左右,每架造价才几千元,半径一公里可视范围内它可快速将绳索一端送给被困者,如果再有人员遇到像今天报道的这种情况,他和同伴可以随时帮助进行救援。
可设江上安全协管员
道里公安分局江上派出所民警对记者说,每年到天气转暖即将开江时,派出所的民警都会到事故多发地段放置禁止行走的告示牌,或是直接向路人宣传,但因民警的力量有限,不能24小时巡逻。市民董先生建议,哈市市区路面有交通协管员,冬天的江面也应聘一些“江上安全协管员”,负责劝阻强行过江的行人,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对其制裁,这或许是治本的好办法之一。
相关链接
溺水救人和自救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时,不宜徒手下水救人。最好的救援方式是将绑绳索的救生圈抛向溺水者,或绑个足以支撑溺水者浮在水面的物体扔过去。若溺水者离岸边较远,最好还是划船或驾船前往搭救。上岸后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物,然后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大家最好能学习CPR(心肺复苏术)技巧,既可救人又可救己。成都“水警”出更
为维护府南河的治安,2005年初成都成立新警种———“水警”。这支成都市公安局率先组建的该省首支水上治安大队,对投河、落水等事件的处置可与119抢险救援水平相当,主要是由消防支队承担主要责任,水上治安大队负责协助。天津招募“湖畔别动队”
天津市水上公园内的所有水域都禁止游泳,为了清劝“涉险”者,水上公园专门招聘了30名员工,从每天5时30分开始,不间断地在园内巡逻15个小时,就是为了防止游人下水发生意外。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几句话,劝阻下水的和即将下水的游人,一天能“拦截”600人左右。
沈阳搜救犬在行动
为了减少危险性,沈阳的水上救援增添了新兵种———消防搜救犬。
沈阳市消防支队对33只搜救犬进行相关训练,利用它们对野浴、溺水者实施水上救援。目前大部分搜救犬已经适应了新的工作,收效相当好。
杭州最快只要一分钟
杭州市正在建设水上交通指挥中心,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该水上交通指挥中心的指挥范围包括杭州地区各县市的水域,共设置了15个视频监控点。如果西湖上一艘游船发生险情,这一情况会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传回水上交通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依靠大屏幕和呼叫系统,立即联络到附近的船对遇险者进行救援,前后时间最快只要一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