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8日电(李华虹 记者杜筱) 哈医大二院肾内科主任任野平教授带领科研小组,在国内率先查找出影响腹膜炎发生的关键因素及导致透析充分性下降的影响因素。日前,此项技术在国内医院被广泛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腹膜透析因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远离医院等优点应用日渐广泛,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与之俱来的腹膜炎的发生、透析充分性下降却使许多患者被迫退出腹膜透析,很多患者为此只能放弃生命。
据任野平教授介绍,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腹膜炎的发生仅与操作过程的污染有关,但她在多年的临床工作和研究逐渐发现,患者腹膜炎容易发生与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腹透时间长短和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影响腹腔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医生应该选择适当的腹透液成分进行治疗。血红蛋白和血总蛋白在腹透患者中也往往降低,这些也常常是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低下的原因,所以通过及时的临床监测,进行及时的蛋白质补充,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感染。
针对腹膜透析充分性下降的问题,任野平教授运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影响透析充分性的腹膜纤维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腹膜逐步纤维化的同时,腹膜作为透析用的半透膜,其渗透作用逐渐下降,从而对物质转运清除作用逐渐消失,故透析效果下降。
任野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上述结论,对研制新型透析液,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减少腹膜炎发生,提高透析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良好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价值、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使更多的患者接受家庭式、人性化的腹膜透析治疗,而远离医院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