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9日电 一个崭新的“东北亚”,引来世人热切关注的目光。记者日前采访了哈尔滨市松北区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及松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东北亚”科学具体的发展规划中,探寻未来美好图景。
中俄合作:
在全国创下一个唯一
规划: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背景、以对俄合作为主的、多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示范区。由广东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完成总体规划设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平方公里,包括商贸城、教育科研、研发基地、生态居住、生态工业、物流等6个组团。核心区东起东方红堤,西至滨洲铁路,北起四环路,南至规划47路,处于哈大齐工业带上。在核心区内设立起步区,用地面积5.8平方公里。
远景:据合作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区将成为一个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国际新城。在起步区内,将主要由俄罗斯城、对俄出口加工基地、教育产业园、物流中心及经贸大市场五部分构成,采用格网布局,保证每个企业能有2至3个临街面。
百家服装城:
给10万人就业机会
规划: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发展以对俄经贸合作为主的对俄出口加工产业,如香港对俄服装出口加工基地等。未来3年内,该基地将有上百家香港等地的服装企业进驻,其产品将主要出口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建设东北亚地区物资的流动中心。
远景:“在提供就业机会上,‘东北亚’将搭建一个很大的平台。”松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局长辛玉坡称,就拿百家服装城来说,经预测,便可为近1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在刚刚入驻时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建筑工地也可为许多农民工提供季节性短期打工的机会。还有物流中心,更需要大量的仓储、搬运等方面的工人。目前,仅合作区起步区内的松浦镇便有近2万农民,几乎占整个镇人口的一半,他们需要这些机会。
辛局长说,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的就业,将进一步加快农民变市民、村屯变街道的进程。如今,松北区的松北、松浦、万宝三镇已被正式批准成立了街道办事处,但目前正处于街镇合一的过渡阶段,街道、社区和村镇并存。农民变市民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转换,关键是变市民后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而广泛灵活的就业机会,将带给失地农民一个享受与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同样培训、就业等优惠政策的机会。
另据松北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贾岩介绍,合作区的发展,也为松北区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遇。为了适应合作区的就业领域,该局正对松北区第二农业职业高中的专业进行调整,对服装、旅游、物业管理、园艺绿化等专业加大师资及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为增加就业提供条件。
俄罗斯大学:
留学不用出国门
规划:建设东北亚合作区和中俄合作培育人才的基地,形成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教育科研产业区,发展以对俄为主的、国际合作的教育、科研产业,如普希金大学、中俄经贸大学、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
远景:现已有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哈尔滨分校、黑龙江对俄贸易专修学院、俄罗斯艺术学院哈分院项目签订协议,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哈分院项目在推进中。同时,由轩辕集团与俄罗斯普希金大学联办的哈尔滨普希金大学,也已提出大胆的设想,拟办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首先是国际性,中俄合作办学,中国学生足不出国门便可“留学”俄罗斯;领先性,大学里将设置最前沿的科研课题;实用性,避免学生产生高学历、低能力的弊病,重视学生实用性技能的教育;兼容性,实现文科与理科兼容、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兼容、中外文化兼容、同学科不同流派的兼容,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俄罗斯城:
中西合璧生态园
规划:合作区的控制指标为容积率不超过1.0,建筑密度在20%至30%之间,绿地率为40%。俄罗斯城,发展行政办公、总部经济、生态居住和商服等服务功能区。这里将主要面向合作区内的俄罗斯人,提供集旅馆、饭店、居住区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远景:据合作区有关人士介绍,合作区内部有松花江水系流经,南部邻接规划的滨水生态廊道,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以“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为原则,在设计理念上,将合作区努力打造成松北地区的生态绿核,建设生态、无污染的绿色生态居住和生态工业。
专家观点:
实现三个战略突破
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起步区建设即将启动之际,我省经济专家对其未来发展也从战略高度予以审视。
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陈永昌教授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哈尔滨作为中心大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几个大城市组成的东北产业带上,哈尔滨不但是这个“东北走廊”的起点,而且是东北亚中心都市。因此,应从“大东北亚”这个版图上审视哈尔滨作为中心大都市的带状辐射作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的建设,可谓抓住了一个机遇,打造了一个平台,塑造了一个亮点。具体说,从战略眼光上看,将形成三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将从对俄单一商品的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同时充分利用俄罗斯的资源、科技优势,打造对俄贸易综合平台。
第二个突破,将从对俄简单的过货贸易,变成未来的加工贸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增加就业等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个突破,通过这个大平台,为全国对俄贸易搭建桥梁、平台。充分发挥合作区的辐射作用,利用南方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海外资金,提高科技、第三产业服务贸易项目,进而增加整个黑龙江的外贸知名度,成为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亮点。
“立足俄罗斯、面向东北亚、服务全中国”,在这样的大气魄下,合作区主打对俄合作品牌,初步形成教育、科研、商贸、物流、加工等第二、三产基地。据了解,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起步区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