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9日电 去年年末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余温尚未散去,今年权威部门又传出惊人信息:2004年哈尔滨共有72000对新人结婚,有15000对夫妇离婚。与2003年相比,哈尔滨市结婚率上升约33.3%,而离婚率则上升了87%。据哈尔滨市南岗区民政局统计,2004年该区共有2768对夫妇离婚,离婚率上升50%以上。实际上,全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834.1万对,比上年增加22.7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61.3万对,比上年增加28.2万对,增长21.2%,其中民政部门办理的离婚比上年增长44%。
有关专家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形象地称2004年是中国人离婚“井喷”之年。中国人的婚姻究竟怎么了?中国人的婚姻真的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了?为此,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新式婚姻现象透视”,以供“围城”中的男男女女进行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朋友间见面时寒暄的话语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离婚吧?”“还过着呢吗?”
短短的一句话,折射出如今新时期人们离婚观念的巨大变化。
据哈尔滨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统计显示,在离婚者中,年龄35到45岁之间的居多,占到近50%。婚姻专家指出,婚姻生活的“七年之痒”值得研究。
电影《手机》和《中国式离婚》都在平民生活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荡。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往往与银幕作品展现的内容惊人地相似。
“离和不离”的折磨
-“2004年5月的一天,我和恋爱2年多的女友正式成为夫妻。2005年第一天,我这段还不到一年的婚姻却似乎要走到尽头……自我懂事起,就从没想过我也会走到离婚的地步……”
-“我现在是个很无助的女人,我和丈夫2004年1月结婚,拉拉扯扯谈了5年多,分又分不掉。”
家住哈尔滨市河松小区的徐先生和胡女士,最近一段时间觉得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原因是两人“闹离婚”的事终于败露了。知情人说,两人结婚7年,但仗打了6年。知情人介绍,徐先生和妻子打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句话”或者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就能打得天翻地覆。
每次打架都由妻子挑起,丈夫先是闷头不语,然后后发制人,继而大打出手,接着找来双方老人相互告状,之后大呼要离婚。可是,离婚得需要单位的介绍信,两人都是坐机关的,谁都不肯拉下脸面。最后,由一方妥协导致两人和好。每当此时,徐先生都暗暗发狠:“找造假证的,做一张假介绍信”。
今年春节,就“到谁家过年”的老话题,双方战火又起,又重复了上述几个关键步骤。不同的是,这次打架整个单元的人都听到了。“你想想住在三楼的都听见动静了,谁还不知道?只不过大家都不好意思说罢了。“既然已经被人知道了影响扩大化了,还客气啥?”徐先生夫妇决定离婚,正月初八上班的第一天,两人便带着结婚证等证件来到民政部门办了离婚手续。
难以启齿的启齿了
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暖巢的话,那么缺少了感情的温暖,离婚就成了爱情的翅膀。
-前夫:对着一个女人,男人要是没有了性趣,这样的婚姻留着还干什么,只不过是彼此在折磨着自己。
-前妻:当已经没有再在一起的理由的时候,这样的男人,要离就离要散就散,婚姻是自己的事,自己的幸福是摆在首位的。没有自已的幸福,就不要谈为谁牺牲,那样只能算是虚伪。
他们俩离婚了,在春节前一天,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我们办手续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花了十多块钱,简单。”李老师在离婚的当天晚上踏上了南去的火车,“那节车厢里只有我和乘务员两个人,我俩时常面面相觑。”
李老师大学毕业4年后当上了校长。“我爱我老公,谁都比不上他,虽然他拿我不当回事。”
1998年深秋的季节,李老师与他的老公相爱了,2002年春两人登记结婚。
“结婚三年来,我们之间没有因为原则问题闹过矛盾,也很少因为具体的琐事发生摩擦,离婚没什么具体理由。”李老师对自己离婚的理由说不清道不明,只说两人都对对方“越来越没感觉”,两人的性生活也越来越少。
“有一天,令我恼火的是他开始突然查看我手机短信,发现没有什么,接下来我俩便时常对对方冷嘲热讽,但都没有激烈的交锋。”
2004年12月20日晚,两个人在深夜时分回到共同的家。这晚,应丈夫提议两人要谈谈。“离婚”两个字在很平静的气氛中提及,条件是房子归男方,女方得到男方5万元的补偿,“没有孩子,所以我俩离得很省劲儿。”
五花八门的离婚类型
“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如果把离婚看作是一种不幸的话,它所展现出的形式也是不尽相同。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法院、妇联等相关部门搜集了一些形形色色的离婚案例,从这些已经成为离婚事实的案例中似乎能给人们留下一些思考。
-男人如衣服型
孙女士在37岁那年完成了她第三次离婚。经历了三次婚姻后,她似乎变得成熟起来。“男人就如同身上的衣服,不合适就扔!”
19岁,她嫁给了长自己7岁的男友。婚后两年的生活,孙女士逐渐感觉自己与丈夫的性格不合。忍痛离婚后,26岁的孙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与小她3岁的另一男子结婚。一年后,丈夫因公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承受不住生活压力的孙女士第二次离婚。
离婚后,孙女士嫁给了一位搞地产的老板。婚后不到两年,孙女士又发现丈夫经常找借口彻夜不归,经查,她发现丈夫“外面有人”。2004年末,孙女士不顾丈夫的苦苦相求毅然再次做出决定:离婚!
“对我来说,男人才是身上的衣服,穿不合适就扔。谁也没必要守着一个过一辈子!”孙女士说。
-老夫少妻型
63岁的朱老板系一包工头,经济较宽裕。2002年,刚离异的朱老板渴望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当时,年仅32岁的张某丧偶后带着一双儿女过着拮据的生活。在媒人的撮合下,2003年3月各有打算的朱张许下了终身。为使婚姻好合到老,二人还订下了一纸婚约:“男方给女方购房一处,并付彩礼1万元、生活用品3000元,另供岳父母养老金4000元。若男方反悔,无权索要彩礼;若女方不与男方好好过日子,返还男方1.7万元。”
“终身婚约”签订后,二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由于性生活不协调,原本就没感情的老夫少妻每日吵闹不休。2004年7月,张突然失踪,朱老板经多方打听后,得知张已另嫁他人。在求人不见、要款无果的情况下,朱老板凭着一纸“终身婚约”将张诉至法庭要求离婚。
-斤斤计较型
刘女士和丈夫结婚5年多了,两人却总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
今年春节前,刘女士想,自打结婚后每年都是在婆婆家过年,没有一年是回家陪自己的父母的,她想和丈夫商量一下:这个春节回娘家。可是当她把这一想法向丈夫提出后,立即引来丈夫的强烈反对,丈夫称年三十就得在婆家过,根本没商量,还骂刘女士没脑子。
刘女士一听立即被气得火冒三丈,和丈夫吵了起来,后来索性领着孩子回了娘家。这个春节,刘女士自己领着孩子在娘家过,此间,她给丈夫打了两次电话,想让丈夫来接她回家,可是丈夫在电话里又给她一顿大骂,并告诉她有能耐永远别回来。
刘女士感觉夫妻间已经无法沟通,决定马上离婚。
-血腥暴力型
2003年9月初,吴女士的丈夫于某与一妇女通奸,被该妇女丈夫发现,于某为摆脱纠缠,竟然多次强行要求吴女士与该妇女的丈夫发生性关系,并对吴多次进行殴打及虐待。2003年12月13日,于某用刮胡刀将吴女士左侧阴唇割破并用锁锁上。2003年12月21日,吴从家中逃出,到北京向全国妇联求援,后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2003年12月25日,吴女士将于某诉至香坊区人民法院。2004年2月20日,法院以于某对吴犯有虐待罪判处于某有期徒刑两年。
采访时,记者发现,简化的离婚手续为原本维持有“形式”没“内容”的离婚敞开了方便之门,更让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凑合过日子的婚姻容易破碎。
这是其一。
婚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是哈尔滨人离婚骤然攀升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婚姻与家庭问题专家郭砾认为,中国传统的婚姻往往是以牺牲个人的感情来维系家庭的完整。而现在,传统婚姻价值取向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精神需求、心理需求、性需求等,过去被认为是“虚”的、不重要的东西,开始从秘密走向公开,从幕后走向前台。
新闻链接
离婚的一般程序离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一是协议离婚,二是诉讼方式。
协议离婚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对于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的离婚申请,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判决离婚。对于婚姻登记机关可以受理的离婚,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但两种方式只能选择其一。
到法院起诉离婚,当事人首先要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诉状中应注明离婚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