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1日电 题:黑龙江步入滑雪旅游产业快车道(一)
□ 孙嘉驹
十年前,当人们对滑雪旅游还很陌生的时候,黑龙江开始实施了建设中国滑雪旅游大省的宏伟目标。从1998年到2005年,黑龙江省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开发的发展战略,用了七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路程,实现了滑雪旅游跨越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滑雪由当初的七、八家发展到75家接待人数由几万人次,发展到年接待130万人次;滑雪俱乐部从无到有,现已有20余家;滑雪旅游收入已占全省冬季旅游收入的20%以上;成立了滑雪产业装备集团;实施了滑雪场等级评定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黑龙江已步入了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并从数量扩张型向提高规模档次、集约化方向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滑雪产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全新理念引领滑雪
旅游产业规划开发
黑龙江有全国最大体量的雪资源优势,大小兴安岭、老爷岭等,山林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1000米以上的山就达100多处,而且山体坡度适中,雪期长,具有发展滑雪旅游的后发优势。如何点雪成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黑龙江省提出要借鉴滑雪发达国家滑雪旅游开发理念、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滑雪旅游产业。1995年,黑龙江滑雪旅游发展伊始,就与国家旅游局共同邀请了世界旅游组织,法国山地规划专家皮埃尔考察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并就黑龙江发展滑雪旅游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性规划意见。1997年,黑龙江省旅游局在调研基础上,确立了发展全省滑雪旅游的整体思路,即用20年的时间建立雪场体系、接待体系、培训体系、滑雪装备制造工业体系、交通体系等五大支撑体系,并提出要把发展滑雪旅游作为黑龙江冬季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2001年黑龙江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工业发展署主承办了“国际滑雪旅游论坛”,邀请了瑞士、美国、芬兰、奥地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从事滑雪旅游规划、滑雪设备制造、雪场管理的有关专家和政府官员参会。这一高端“论坛”的召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掌握世界滑雪旅游最新开发经营理念和发展趋势,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全省上下取得了共同发展滑雪产业,建设滑雪旅游大省的共识。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又专门做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单项规划,确立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开发重点、市场定位、发展模式,明确了“一区四线”的产业布局,即环哈尔滨周边滑雪区和哈尔滨—牡丹江东部线、哈尔滨—伊春北部线、哈尔滨—鹤岗、佳木斯东北部线和哈尔滨—黑河、大兴安岭西北部线。雪资源富集的地区,根据全省总体规划,制定了本地区规划。重点滑雪场都做了详规。近几年,省旅游局先后8次牵头组织滑雪经营管理人员到世界滑雪发达国家瑞士、奥地利等国考察学习,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为我所用。这些举措为科学发展黑龙江滑雪旅游产业,尽早与世界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滑雪旅游企业
航母壮大产业规模
黑龙江滑雪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还在于坚持了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多元开发的理念,鼓励引导大财团,大企业投资,打造滑雪旅游产业航母。据统计,全省70%以上的滑雪投资来自于民营和个体,少则几十万,多则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雪场投资建设。1995年,中国期货有限公司投巨资建成了亚冬会项目—风车山庄,使我国有了第一个国际标准的旅游滑雪场,随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滑雪旅游度假区。2000年,黑龙江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营滑雪的龙珠滑雪集团,董事长朱延财投资2亿多兴建了配套设施完善的龙珠二龙山滑雪场。此后社会资金纷纷投资滑雪场,先后又兴建了吉华长寿山、日月峡、华天乌吉密、平山神鹿等大型滑雪场。全省兴建滑雪场总投资已达20亿元以上,出现了田源、朱延财、李延滨、欧丽梅等一批滑雪旅游企业的领军人物。黑龙江日报曾以头版头条“天降大任,舍我其谁”报道了龙珠滑雪集团董事长致力于滑雪旅游发展的事迹,体现了龙江企业家发展滑雪旅游事业的责任感和决心。目前,黑龙江已有75家滑雪场,雪道总长度15万余延长米,各种索道100多条;雪具3万余副,滑雪场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充向提高规模档次,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品牌滑雪场为主导,全省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