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4日电 药店大厅摆病床,顾客自己看病抓药,静点地点可以选择药店和自家。只要您打个电话,药店就会派人拿着药上门服务!
乍一看这段话,您一定以为是什么公司新推出的人性化服务吧。足不出户就能治病,还有专人服务,待遇简直太好了。但稍微细心就会发现,怎么把病床摆到药店大厅里?还得自己给自己看病?这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可这样的“全能”药店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生意还很火暴。近日,记者便来到这个地方,亲身体验了一回自助式看病。
因为面生出师不利
根据举报人的线索,9日一大早,记者一行五人驱车赶往距哈市200公里的方正县高楞镇,11时许到达高楞镇中心的下岗职工市场。当地的领路人说,这里是药店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家都能打点滴。在简单介绍后,当地人便匆忙离去了。
他走后,两名记者随意走进市场对面的一家名为“康达”的药店,一进门就看到屋内摆着一张床,一个孩子正坐在床边准备打点滴,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妇女正在挂点滴瓶。记者问她是否可以在此点滴时,她说:“可以在这里买药,然后药店派人到家里去帮着扎(针)。因为药店现在人手不够,所以在药店里扎忙不过来。”说着说着,这位妇女似乎察觉到什么,她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记者说,“你们不是本地人,你们是来检查的吧。”之后,她便什么话也不说了。
两名记者出来10分钟后,另两名记者再次进入这家药店,此时在药店内打点滴的小男孩已经不见了。记者问店主是否能在此打点滴时,她很干脆地回答:“不能,我们这是药店,你们要打点滴得去社区卫生站。”出门时,记者看到药店的窗台、暖气上放着许多用过的注射液空瓶,桌上还乱七八糟地堆着几个还连着空瓶的一次性输液器。
离开这家,记者连续走了市场内的五家药店,但每一家都很警惕,并不承认自己的药店可以打点滴,但却不时有百姓摁着手背上的棉球从药店内走出。记者观察发现,几乎每个药店都有套间或阁楼。
为抓现行以身试针
眼看无法抓到违规事实,记者决定先吃饭。在一家饭店,记者称自己有些不舒服,想找个地方打瓶点滴,问饭店老板娘哪里有地方打点滴。这位老板娘说,周围的药店都能打,很方便。记者告诉她,自己已经走了好几家药店可是都说不能打。这位老板娘笑笑说:“那大概看你们是外地人,不熟悉怕出事呗!”
离开饭店后,记者决定扮成病人到药店买药,然后要求在药店内注射。记者再次回到东方红大药店时,药店内已经挤满了买医保药品的百姓。记者称自己是外地来的游客,突然胃很疼,想打点甲硝唑注射液。店内的女主人并没有拒绝,她给一位王某打电话,称自己店内有人要打点滴,叫她赶紧过来。
10分钟后,王某来到店中,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手中拿着一个深蓝色布包。她进门就问谁要打针,之后麻利地打开随身带的布包,布包内有一个铝制的小饭盒。这时她才问记者什么病,要打什么药。“甲硝唑治胃病吗?”“没听说过。”她显然并不清楚这种药的功效,但没有拒绝注射。她从布包中拿出一个小镊子,打开饭盒夹了一团湿乎乎的棉花开始往记者手背上擦,旁边的摄影记者随口问到:“你有证吗?”“你什么意思?”见此情况,记者赶紧又将编好的借口说了一遍,她才半信半疑地把针给扎上了。扎完后,她就收拾起布包要离开,并向记者要了3元钱手续费。
据她说,她们向来都是到病人家给患者扎针,10分钟后如果没过敏反应就离开,并不负责拔针,因为还要赶到下一家干活。每扎一针收3元的手续费,如果需要拔针还要付3元。她一天得跑十几家。
医疗市场混乱多年
据了解,高楞镇内惟一的一所公办医院是方正林业局职工医院(不属高楞镇管辖)。自从镇内的药店可以打点滴以来,到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少。知情人透露,这些药店的违规之处除了打点滴外,还随意出售处方药和一些麻醉精神类药品。
离开高楞镇时已经是15时许,虽然还算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但所有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好久没有人说话。记者想起当地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路人说:“我们这儿的人还很穷,因为到医院看病贵,我们早习惯了自己给自己看病。要不是前段时间一个亲戚在药店打针出现过敏反应差点没命,我们还一直认为这些药店不错呢。你们来之前,也有相关部门来查过,但这些药店每次都能提前得到消息,检查人员来时都关门了。所以到现在五六年了,这种现象始终存在,还常有人出事。”
该镇混乱的医疗市场存在和形成已有一段时间,这种状况真就无法改变吗?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