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国青年报:鸡西诠释振兴故事
2005-04-12 06:22:4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全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鸡西,曾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多年来,资源枯竭现象日益严重,煤炭开采难度加大,采空沉陷、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现。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鸡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穷则思变。最近两年,鸡西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成功地从“黑色经济”转向“绿色经济”,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精加工、集约型发展,从一次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经济。

  鸡西,为我们诠释了一个老工业基地通过科学发展,走向振兴的故事。

  东北网4月12日电走进鸡西,会看到一种独特的风景:种植绿色作物的大棚,遍布全市;高高矗立的煤矸石山,垒得像金字塔一样整齐。这风景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一座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复兴。

  从8∶2到4∶6绿色经济成煤城主业

  历史上,鸡西市煤和非煤产值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2。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称,鸡西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农林资源丰富,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在计划经济时代,鸡西人的眼里只有煤,他们给外地人的印象是只会挖煤,不会其他。随着煤炭储量减少及市场的变化,近几年,鸡西市先后有4个国有煤矿破产,大量工人下岗。严酷的形势,逼迫鸡西人寻找新的生路。

  面对困境,鸡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用好鸡西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用“绿色经济”替代“黑色经济”。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

  目前,鸡西市绿色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获得国家认证的有80万亩。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96.8%,90%以上的农户参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经过几年调整,煤和非煤产品的产值比例降至4∶6。绿色食品已打入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及俄罗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外市场。

  绿色产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鸡西的产业结构,还使一些破产煤矿的职工抛弃靠煤吃饭的梦想,依托当地绿色资源优势,重新走上创业之路。

  小恒山矿破产后,下岗职工陈宝军利用矿区周边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白手起家,由小到大,先后办起了养殖厂和酒厂,目前年缴税80多万元。

  鸡西市市长王兆力介绍,鸡西目前已培植起绿都集团、完达山乳业、鸡东精制米公司等6个“航母”型绿色食品企业集团和24家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当地240多种、50多万亩野生药材保护基地,以及5万亩北药种植基地的优势,引导支持完达山药业等3家企业加速集团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乌苏里江药业已列为首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企业。

  虽然转型期的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但由于重视科学发展,面对改革,鸡西人现在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2004年,鸡西市有3.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变废为宝煤矸石成新资源

  过去,在鸡西,煤矸石被视为采煤废弃物。如今,鸡西人用它取代粘土烧制新型建材,用它取代原煤进行发电。目前,煤矸石在鸡西堆积成山,已积存1亿多吨。

  鸡西市永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自2004年以来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出路沿石、路面砖、空心砖、护坡砖4大系列10多种产品,每年利用煤矸石6.5万立方米。该厂的于厂长指着厂房一侧高高矗立的煤矸石山告诉记者:“这座煤矸石山就是我们的原料基地,总储量1000万吨,是几十年来附近几家矿井陆续卸在这里堆积而成的。按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足够用三四十年。”

  与永丰公司相比,鸡西矿业集团矸石热电厂是“吞吃”煤矸石的巨无霸,年消耗周边几大煤矿的煤矸石110万吨。热电厂党支部书记郑道义告诉记者:“这110万吨煤矸石不但每年能节约20万吨标准煤,而且能为鸡西矿区解决1/4的电能。”

  鸡西市市长王兆力说:“鸡西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矸石制砖产业,力争占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建材市场。”

  近两年来,国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原煤出厂价上升26%。“煤根本不用洗,一出坑口就是钱。”一名工人说。

  但鸡西市市委书记邱玉泉居安思危:“我们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对于鸡西来说,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产煤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煤的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从原煤到煤泥整个产业链“吃干榨尽”

  “原煤变精煤,精煤变焦炭,煤矸石废物利用,烧制矸石砖,煤泥用来做型煤。整个产业链都要吃干榨尽。”提起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鸡西市佳源集团的负责人深感自豪。

  佳源集团的前身是鸡西小恒山矿区一个小矿井。由于煤碳资源枯竭,2003年,总经理马奎兰决定进行产业升级,建造一个年实际入洗能力100万吨的洗煤厂,使企业从单一的原煤开采转为原煤开采和精深加工相配套的新型企业。“洗煤厂去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效益相当可观。今年一季度,我们上缴的税金将达到1000万元。”

  除了经济效益,令佳源集团骄傲的还有洗煤厂的环保功能。“咱们的洗煤厂一点污水都不排,全部封闭式循环利用。”这位负责人说,“而在以前,不但洗煤的水白白流失,还混合着煤泥排放到河中,严重污染了河道。”

  佳源集团尝到了煤炭精深加工、循环利用的甜头。目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走上新型工业之路的佳源集团,如今成了鸡西市安置下岗职工的基地。目前,佳源集团已安置下岗职工2000人。“大项目建成后,我们将创造3000个再就业岗位。”

  对于煤炭精深加工业的前景,王兆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开采一吨原煤,税收为6元~7元,一吨洗精煤为42元,而一吨焦炭可达100元。如果用来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一吨原煤的附加值则可提高50倍~100倍。“鸡西去年生产160万吨焦炭,目前还有300万吨的焦化能力,若充分利用,每年能增加税收3亿元。”“煤炭精深加工业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是单一的原煤开采所不可比拟的。短期内,鸡西不会扩大原煤开采规模,而是会将重心转向‘粗粮细作,吃干榨尽’。”王兆力强调说。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