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黑龙江省文学院院长李琦:我的哈尔滨我的城
2005-04-12 13:50: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2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刊登了李琦的文章《我的哈尔滨我的城》。全文如下:

  在我承受的上苍恩典中,有一点我一直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出生、成长在北国边城哈尔滨。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喝哪里的水长大,对这个人的身心成长,有微妙奇异的作用。我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我生存的背景是天地寥廓苍茫的大东北。大雪和北风、松花江流域特有的风情、东北人的某些特性,已悄然进入我的血脉之中。哈尔滨是我认识人间的开始,是我情感牵连的故乡。这方水土独有的文化形态,深深地影响了我。

  当年,一个小渔村竟摇曳着变成东北最早洋化的城市。随着外国人、外地人、闯关东的不断涌入,这座边城呈现出多元的文化面貌。曾经有过30多个国家的十几万侨民,做过这个城市里的居民。欧陆风情的云朵,自然地飘动在这座城市的天空。华洋杂处,南北并纳,移民与流人,起伏与跌宕,悲欢与离合。不少哈尔滨人的祖先,都有和外国人外族人外省人打交道的经历,有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有说出来比传说都神奇的人生履历。这些特殊元素,使哈尔滨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社会文明和异域情调。

  许多哈尔滨人都是当年“闯关东的”后代———当年,那些对这座中国东北角城市满怀憧憬的外乡人,或成群结队,或形单影只,背井离乡,带着壮烈情怀和期盼,迎着寒月与北风,一路向北。那是没有交通工具的岁月,是勇气和憧憬,让这些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到此地。闯关东的一路,就是优胜劣汰的一路。强健的体魄、豪放的性格、吃苦的精神、浪漫的情怀,这些基因的落叶悄然飘落,从此作为生命的密码,遗传给后世子孙。

  我想起我的祖父———当年闯关东的队伍中,一个又瘦又高的少年。他当初是因为逃婚,在一个黑夜,推开家门,跟着北斗星一路向北。这个英俊的山东少年,倔强能干,激情内敛。他带着自己的梦,到处漂泊,年轻的足迹甚至到过海参崴。最终,在漂泊中长出胡须、变成大人的他,选择了在哈尔滨落地生根。

  祖父辞世的时候我才6岁,所以无从知道,上个世纪之初,那颗年轻的心曾想到过什么。他一生喜欢教堂,是不是在那一天,当一身风尘的他,踏进哈尔滨的漫天大雪中,满城回响的钟声,恰好敲动了他的心事?一个世纪过去了,以这个少年为根系的家族之树已枝繁叶茂。尽管,在晚年,祖父曾无数次怀想山东老家,可他已离不开哈尔滨了。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儿孙,他的命运之棋,都移动在哈尔滨这个棋盘上。当年跟着北斗星一路向北的山东少年,最终变成了哈尔滨郊外一座安静的坟墓。

  我对故乡的热爱是骨子里的。这也许有家族的传承。当我看到祖父曾用过的俄式家具,从已经油漆斑驳的木头上,感受岁月和沧桑的气息;当我走在古旧的石头马路上,想到父亲当小学生时义务劳动来铺路的情景;当我看到松花江上的舢板,想到儿时和伙伴们划船的快乐;当我漫步在紫丁香弥漫的街头,当大雪飘飞,整个城市变成童话世界的时候;我的心总会变得格外柔软,沉浸在一种难以形容的感动之中。

  我的故乡是独一无二的。

  遗憾的是,就像再也闻不到从前宽阔的松花江那河流的腥气一样,哈尔滨的味道也在逐渐散去。这些年来,随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些漂亮的老房子消失了,樱桃树消失了,就连小时候随便在街头就能听见的手风琴声都消失了,秋林的点心都变味了。城市在进步,这毫无疑问。但是我更喜欢童年时的哈尔滨———那静谧的街道,那有轨电车,那教堂的钟声,那具有异国情调的房子,那寒冷的冬夜街边卖冰棍卖糖炒栗子的吆喝,以及那嘎斯灯一跳一跳的美丽火苗……这一切,已经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了。

  如今可能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记忆或招揽游客,果戈里大街上突兀地停了一辆孤单的有轨电车、一小截勉为其难的路轨。喧闹的街道上,它们做作而寂寞,显得让人同情。须知风情和格调不是扮演出来的,创意的初衷就这样受到了冷淡和嘲弄。

  我的故乡,让我获得了最初的对于文学与艺术的启蒙。我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丰富。我能够成为一个写作的人,我厌恶庸俗丑陋,我能够始终对美的事物保持敏感和追求,与这城市的一切,是深有关联的。

  我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说过同样内容的话———哈尔滨是不同寻常的城市,住在这里的人,应当配得上它。我希望那些肩负着建设、管理哈尔滨职责的大小官员们,是一群优秀能干崇尚文明的人;我希望他们能由衷热爱、理解这座城市的内涵,万勿轻易磨损它独特的风貌;我希望这城市曾经绚丽的历史后面,同样续写别致的未来;我希望哈尔滨的市民重新以教养和气质而不是粗鄙和浅薄闻名;我希望全世界骄傲的艺术家能以到这里演出、得到哈尔滨的掌声为自豪;我希望这座城市能逐渐蜕去那已经沾染污渍和灰尘的外衣,重以美丽优雅而闻名于世;我希望福祉如漫天洁白的大雪那样,降临每一户平凡的家庭,让父老乡亲的日子真正惬意而舒展。

  我为这座城市祈祷,理由简单,因为这是我的故乡。这里有我祖父的墓地,有我童年的梦想,有我所热爱并疼惜的至爱亲朋,这是我的人生开始和进行的地方。

  小传

  李琦,1956年出生,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大学教师、文学编辑,现为黑龙江省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

  自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过诗歌《帆·桅杆》、《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最初的天空》、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李琦短诗选》等多部著作。曾出访过俄罗斯、捷克、波兰等国做文学交流,参加过在台湾、香港等地举行的诗歌学术会议。多次获黑龙江文学大奖、东北文学奖极其一些文学杂志的奖项。作品被多种文集选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波兰等文字。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