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1日电 题:春风融融暖人心--黑龙江省2004年“10项利民行动”巡礼
龙 督
又是一年芳草绿。
2004年,全省开展10项利民行动、办好33件实事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项项真抓实干的利民行动,一件件推进落实的实事好事,犹如缕缕春风、丝丝春雨温暖、滋润着百姓的心窝。广大群众说:“省委开展的10项利民行动,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为我们老百姓干的大好事!做这些好事,才是真的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是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项利民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促进再就业行动: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万人。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2.1亿元。在培训的33.72万名下岗职工中,有21.96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助学行动:全省各地完成了落实捐资助学税收优惠政策的任务,省政府助学金已达3818.5万元,有关单位、企业及个人捐款1218.5万元,各市(地)、县(市)政府助学金达到了5931万元,对50多万名贫困学生进行了救助。
帮困行动:全省13个市(地)和65个县(市)都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启动资金1800万元。145个帮扶主体帮扶特困职工150976名。解决了1474个村屯、76.6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保证了缺少口粮的灾民每人每天1斤成品粮。全省低保人数达到159.4万人,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60元。
解难行动:农业信息网已覆盖71%的村。各级财政部门补助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资金3019万元。全省先后派出15687名医务人员深入村屯,开展巡回义诊,义诊人数达58.3万人次。改造了245万平方米城市危房棚户区,廉租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已经达到2000户。
学校危房改造行动: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01.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28亿元,如期完成了阶段性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
助残行动:组派“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省医疗队18批,为864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48个,帮助6500名贫困残疾人改善了住房条件。4500万元康复扶贫贷款全部拨到贷款户手中。
治乱行动:全省高校累计取消和调整收费项目37项。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177个。查处公路“三乱”案件113件,处理54人。全省调整、停并报刊19种,报纸征订总量减少736万份、期刊减少1800万份。
方便群众行动:全省110报警服务台开展了“大练兵”活动,进一步规范了110报警服务工作。11个市(地)开通了建设系统服务热线,受理群众投诉21.82万件,办结20.09万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13个市(地)的120紧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全部启动。
农民减负行动:全部免征农业税28.2亿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8.53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98.8%,除外出打工农民外,已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倾听群众心声行动:省长信访电话受理群众来电17584件,一次处理16177件,一次处理率为92%。“行风热线”播出36期,有38个中省直部门走进直播间,接听群众咨询和投诉2227件,办结2146件,办结率达96%。
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各市(地)、省直有关部门把省委开展“10项利民行动”看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龙江的重大举措。一些部门的党员干部说:“把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就是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由于认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10项利民行动”牵头单位,在工作中用实劲,做实功。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从“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出发,切实落实以人为本、就业优先的政绩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为劳动保障工作重要任务,纳入战线目标考核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省民政厅为了做好城市低保和救灾救济工作,专门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两名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救灾救济处、低保中心和厅办公室为成员,并由厅办公室主任作为联络员,负责协调具体工作。省财政厅成立了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试点日常工作,并在省直有关部门抽调43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兼职协助改革试点工作,县(市)也充实和加强了领导及组织力量,形成了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体系。省水利厅成立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年初与13市(地)和农垦总局水务局签订了解决1400村屯、70万人农村饮水困难目标责任状,各市(地)与各县(市、区)水务局也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压力。各市(地)对“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普遍建立了第一责任人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双鸭山、绥化市把帮扶业绩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干部的奖惩任用相结合。伊春市把领导责任以制度和责任状的形式加以明确,实行一票否决。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采取措施,明确责任,推进“10项利民行动”扎实开展,为党的形象增添了光彩。
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办实事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为百姓办实事,不论是各市(地),还是省直各牵头部门、成员单位,不讲本地、本部门利益和自身条件,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省卫生厅与省发改委等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落实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及时召开国债项目建设启动会议,联合制定下发一系列相关文件。卫生、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各级财政部门补助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资金达3019万元,共同解决农村就医难问题。在推进建设系统危房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市供水、城市供热、建设服务热线等5件利民实事进程中,全省形成了党委、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三条线齐抓共管的制度。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了促进就业再就业,会同有关部门对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细化完善。省水利厅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仅以工代赈投入的资金就达4605万元,为完成农村饮水解困任务提供了资金保障。省纠风办与省电台、电视台及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配合,“行风热线”栏目越办越好。13个市(地)全部开办了“行风热线”节目,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鸡西市组织教育、财政、计划、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危房情况进行普查,全面掌握危房分布、危险程度、产生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研究制定了《鸡西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方案》,确定了5年内投入1.72亿元改造中小学228所,彻底解决全市D级以上危房。由于各地各有关部门从执政为民的大局出发,相互配合协作,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10项利民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好
办实事,就要求实效。
围绕项目抓开发办实事。省农委及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紧紧抓住十弱县的主导产业,出资金、上项目、搞培训,帮助发展县域经济;省发改委帮助青冈县围绕主导产业筛选项目,确定了龙凤玉米淀粉厂二期30万吨扩建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前期的批复工作,并推荐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省林业厅帮助孙吴县确立了沙棘、牧业、水电开发三大主导产业,支持投资规模在150万元至300万元的沙棘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并在政策上确保三年营造沙棘林1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各级残联与农业银行合作,通过公司加农户、扶贫基地等形式落实扶贫项目,发放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带动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实现脱贫解困。
积极探索破解难题办实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针对我省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方针,在开发就业岗位上大做文章。结合我省实施“主辅换位、建设畜牧业强省”战略,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安置6.22万人;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扶持民营经济和外贸合作企业,安置15.82万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实现灵活就业2 5.9 5万人。省建设厅针对建设廉租房资金困难的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对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资金的来源,实行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
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办实事。省财政厅为确保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各地反馈的危改工作进展情况,组织专人开展调研,编发简报近20篇,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民政厅建立了低保举报电话制度,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来访,做到件件事事有回音。省公安厅大力推广肇东市加强农村治安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人防,完善物防、技防,建立区域协防、快速反应机制、110联动机制、重点部位、重点对象保护机制和对涉农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机制的经验,极大促进了全省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治安稳定。省建设厅成立了五个专题推进组,同时建立了各项保证制度:一是建立层层抓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三是建立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工作季报制度;五是建立考评验收制度。
通过各种方法,全省上下努力把实事办好。
用真心真情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去办实事。
佳木斯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岗职工邢善礼,右手因公致残,他和体弱多病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的全部收入就是母亲每月的400多元工资,去掉买药的开销,所剩无几,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在全省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中,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扶贫干部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了解到邢善礼有铆焊的特长,扶贫的同志自掏腰包为他花销2100元购置电焊设备。如今邢善礼每天收入30元至50元,摆脱了贫困。七煤公司桃山煤矿特困职工陈晓利为了给患股骨头坏死的儿子治病,借了1万多元的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正当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时,矿工会主席用工资为他担保申请“双扶”贷款1万元,发展养猪项目。靠1万元贷款和自己的勤劳双手,如今陈晓利养猪出栏87头,获纯利17000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永不忘。”这是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老百姓的口头禅。松岭区老百姓原来吃的水都是地表水,因水质不好,这里成了癌症高发区。区委、区政府在开展“10项利民行动”中,针对老百姓反映的吃水难问题,采取招商引资办法,打深水井,使老百姓吃上了放心水。省残联针对农村残疾人居住的危房进行改造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除积极争取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外,密切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动员残疾人邻居、亲属出工出劳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采取就地取材解决用料问题。兰西县对50户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总投资75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受益残疾人64人。该县康荣乡贫困残疾人李春库说:“我家原来的房子是破土房,下雨时房子塌了,把锅都砸坏了,生活实在困难,根本盖不起房子,当时,我死的心都有。是残联组织和乡、村给我盖了房子,使我住上了新房,心里敞亮了,活着也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
“10项利民行动”得到了老百姓真心拥护。各地、各有关部门党员干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过程中,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受到了触动。为人民群众服务,哪怕是真心做一点小事,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春回塞外江山秀,日暖大地万木荣。”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各地、各有关部门正把“10项利民行动”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载体,切实抓在手上,扎扎实实推进落实,利民、爱民、便民的嘹亮战歌正在振兴中的龙江大地上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