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光明网:何时不再“山高皇帝远”
2005-05-03 06:58:36 来源:光明网  作者:王海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日电 眼下,一些问题的发生和长期得不到解决,人们很爱概括一句“哎!山高皇帝远,没有办法。”为此,笔者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竟不下数百条与此相关的信息蹦出来。其中,尤以黑龙江为最。

  望奎县,通江镇坤二前村的村干部以个人私利为目的,肆无忌惮地毁树,卖给乡镇干部每棵二、三十元,而他们再一转手就获利100来元。村民长期上访,非但得不到解决,反而被扣上了“策划上访”的帽子,扬言迟早抓人。村民们感叹“山高皇帝远”。

  大庆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偿还青冈北方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款100余万元,刚刚执行,即向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破产,于是中止执行。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起地方政府、企业等联手搞假破产,恶意逃废债务事件,因此感叹“山高皇帝远”。

  佳木斯市,一个叫李珍的化肥贩子,将辽宁人董学忠的价值50万元的复合肥全部卖掉之后,又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分文不付。面对董学忠的控告,当地警方硬是拖了三个多月才展开调查,而调查一个月又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不仅如此,当市委书记郭晓华批示之后,警方还玩起了文字游戏,根本不重新调查,而是在原有材料基础上编写报告送到市委了事。佳木斯的一些市民听说此事,不得不感叹“本来‘山高皇帝远’,外地人怎么能在佳木斯打赢官司?”

  ……

  “山高皇帝远”!虽然中国早就没有皇帝了,却依旧能够听到百姓“希望见见皇帝”之类的话,这实在是中国的一个重负。

  当有些问题一出现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人们马上归咎于“山高皇帝远”,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中央权威在某些地方打了折扣,地方官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当地百姓的声音太弱,甚至在某些地方官的眼里应该受到蔑视。因此,若让中国社会不再有“山高皇帝远”的牢骚,非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不能解决。

  首先,树立中央权威。美国,一旦哪个地方发生了案件,不论大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能介入。一个案件,地方警署立案,同时联邦调查局也立案,是常有的事情。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避免任何一级出错。建国至今,美国并没有因为实行联邦制而使国家松散,相反很统一、很强大,值得深思。而我们就不然了,一般由上级高调批示,一级传一级,由最下级的处理。如此机制,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非常容易出错。并未因新的《信访条例》抬高了信访部门的地位就减少了上访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权威直达不了基层所致。倘若拣选信访中的部分问题,中央部门直接调查,对责任人严肃处理,肯定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其次,让百姓有权对父母官说“不”。平日里,许多地方官员很喜欢以父母官自居,但百姓更喜欢叫他们“土皇帝”,就是因为他们管得了百姓,而百姓管不了他们。实行普遍的直选,人人都有权决定每一个官儿,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然而,理顺体制和机制,对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则不应很难做到。

  愿早日听不见“山高皇帝远”!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