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东北网哈尔滨5月8日电 静悄悄的展馆,严肃的观众,或在文字介绍前沉思,或在宣传板前驻足,或在实物展台前入神。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五千年来第一展”的“中华古代性文化文物展”、黑龙江省首届“生殖健康与中华性文化展”在秋林商厦三楼与市民见面。开展一周引来近万名哈尔滨市民前往观看,最多一天突破1300人次。与有些地方展览时“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不同,哈尔滨人对性文化表现出坦然的接纳。“五一”期间,哈尔滨人或夫妻牵手同来、或同事同学结伴而来,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坦然地接受着性教育,使得这个黄金周有了新的内容。
文物写尽古代性史
这次展览设有100多块图文并茂的生殖健康教育标准展板,共分人类的性、和谐的性生活、关注男孩、关注女孩、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避孕节育知识等8个部分。所有展品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算陈列在展厅中央的560多件性文物珍品。这些文物时代跨度达5000余年,较完整地记录了人类性文化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这些珍品文物最早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的“雌雄剑”。更有4000多年前,古人用来进行生殖崇拜的图腾。如石男根、陶男根、铜男根等,并有鸟、蛙、如意、金刚杵等象征男根的性文物。至于古民间性具代用品,年代可从几百年前追溯到上千年,跟现代流行的情趣商品不相上下。古人对性教育启蒙的重视是许多现代人想不到的。这些展品展现出的女儿出嫁前,母亲要将最早的性教育工具春宫画、嫁女盒、压箱底等男女交合的图画和瓷塑“揭以示女,告以夫妻之道”,是古代最普通的性教育范本。清末的“新婚开裆裤”,记载了古代人的性愚昧。新婚之夜,怕男女不好意思在对方面前显露身体,其父母特意为其缝制了开裆裤。这些展品主要反映历代中国人的性崇拜、婚姻制度、性压迫乃至性与文学艺术、性与宗教、性保健等诸方面的观念和行为。一些观展的老年人感慨,他们曾几次鼓足勇气,要给正值青春期的儿女上一堂性教育课,但直到孩子结婚也没说出口,现在看来,古人并不忌讳谈性,原来自己比古人的观念还要落后。
据了解,这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