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12日电不足5个月的时间里,郭厚佐一口气拿下软件技能国际认证的三个证书,完成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需要两年时间完成的课程。他打破了“软件工程师最小16岁”的全国纪录,准备问鼎吉尼斯。
1972年,世界首富、美国人比尔·盖茨筹备建立伟大的“微软帝国”。而时隔33年后,在遥远的冰城哈尔滨,一个只有11岁的小男孩正演绎着一场中国版“小比尔·盖茨”的数字传奇———
一个星期,熟练打字;半个月,独立自学编程;一个月,通过北大青鸟“初级程序员”资格考试;又一个月,顺利晋级为“程序员”;两个月后,又一次顺利通过该认证系统的“软件工程师”考试,一跃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软件工程师……
他已经掌握了C++、C、JAVA等十多种高级编程语言,并独立完成了三种毕业设计和三份共计2万多字的毕业论文,编制了40余个应用和学习软件……
他,就是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小学5年级的学生郭厚佐,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梦想成为“中国比尔·盖茨”的小男孩。
新晚报援引家报消息称,郭厚佐的天赋与才能,引起了全国IT界的极大轰动,他与众不同的成长历程,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然而,谁能想到,这种天赋与才能的培养,竟源于一个“玩”字,源于他儿时对家里物品的肆意“破坏”……家里的“破坏之王”
两岁时,小厚佐的父母离异,他跟着在哈市某机关工作的父亲郭大为以及奶奶一起生活。与同龄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只上了3个多月的幼儿园。也许长期待在家里的缘故,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屋里的每一件物品上。奶奶忙的时候,他会独自一人和它们热闹地玩起来。三四岁的时候,他的破坏能力开始日益显露。父亲的刮胡刀,他会拿出来摆弄拆了修,修了再拆。就连父亲花了600多元购置的照相机,他也会拿过来大卸八块,最后面目全非彻底报废。当然,家里唯一的电视机在这个习惯拿着镙丝刀,满屋子比划的小主人面前也同样无法幸免……对于儿子的“破坏行为”,父亲郭大为给予了保护和肯定,尽管他也会暗自为自己心爱的物品而心疼,可他更觉得在儿子的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含着的金子。如果没有父亲的慧眼识金,没有他的扶持和鼓励,儿子的创造性就只有夭折的命运。如果不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自己枪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破坏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不明显,很多东西经过他多次拆修后安然无恙,他开始成了家里的小维修工,哪儿坏了不好使了根本不用父亲插手。
培训班里的“豆丁班长”
2000年8月,小厚佐上了小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然而,他的破坏行为依旧没有停止。
2001年5月,父亲买回第一台电脑,作为儿子学习的工具。孰料,小厚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黑色的家伙。看着儿子露出的兴奋目光,父亲郭大为明白了,这回轮到这东西“遭殃”了。果然,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破坏工具后,小厚佐开始一次次拆开,主机、硬盘全部摆在地上。这台“可怜”的电脑,就这样在小厚佐的手中一次次经历生死轮回……和许多孩子一样,小厚佐对电脑的兴趣是从玩游戏开始的,然而与一般小孩子对游戏爱不释手相反,小厚佐很快就对此厌烦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一本介绍计算机软件程序编制的专业书。“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程序,完成它你自己就可以制作游戏,让别人来玩,多有意思!”一座神奇而充满诱惑的大门,从此向他敞开了。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同龄的孩子在网络游戏中乐此不疲时,他却狂热地沉浸在设计、编写这样游戏软件的乐趣中。
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厚佐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一开始就采取了“跳跃式前进”的学习过程……父亲郭大为说,此时他才惊诧地发现儿子不容再漠视的天赋。
2003年暑假,郭大为领着儿子来到哈工大参加一个电脑培训班。在试听课中,父子俩一起坐在课堂上,老师还误以为郭大为是学生。当老师讲完一个绘图编程,问全班同学是否明白时,“明白”,突然一个稚嫩的童声传来,惹得全班一片哄笑,老师更以为厚佐这个顽皮的小家伙是在无理取闹。然而,在接下来对他的测试中,老师和全班同学对小厚佐出色的回答开始刮目相看,特别是当全班在40分钟编写程序时,小厚佐的准确无误更让人连连咋舌。
在随后的培训课上,小厚佐以超强的接受能力成为班里的佼佼者。在这些20岁以上的专业人员眼里,这个小豆丁就是个电脑神童。于是,大家一致推选小厚佐为“班长”。连老师都嗔怪他说:“你小子真行,快抢走我的饭碗了!”
马桶上开辟“第二课堂”
2004年1月,父亲领着小厚佐来到北大青鸟培训中心求学。经过严格测试后,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小厚佐比传说中更为出色,校长免去了小厚佐的全部学费,同时派出最好的老师一对一地给他授课,他们觉得小厚佐已不满足正常的教学进度。老师们的热情与“投入”,很快就在小厚佐身上有了丰厚的“产出”———他只用累计不到5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初级程序员”、“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三级跳,机试成绩是99分,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据北大青鸟黑龙江培训中心田校长介绍,目前国内的软件工程师认证体系主要有微软、北大青鸟和甲骨文三家,都是国际上认可的体系。由于“软件工程师”考试级别较高,所以参加考试的都是年龄在20岁以上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且要经过两年的专业培训,通过率30%多,没经过培训的计算机大学生通过者凤毛麟角!目前,小厚佐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开发企业级应用程序的能力。如果在南方企业,月薪应是1万元以上,哈尔滨市也要4000元左右!以前,微软认证系统曾经有过16岁孩子通过“软件工程师”考试的情况,如今郭厚佐“刷新”了这个纪录,近日欲以“世界年龄最小的软件工程师”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让田校长感到不可思议的,小厚佐没学过一天的高等数学,英语水平也仅是小学程度,只要老师从头到尾一讲,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多么难懂的函数,他都能明白。
能够完成复杂的程序,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几年下来,他看过的书足足有一尺多厚。
为了完成学校作业与看电脑书两不误,小厚佐有了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放学回家后,他会马上去写老师留的作业,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写完后如醉如痴地捧起心爱的电脑书;为了省时间,家里的卫生间成了他的书房,他时常拿着小桌放在马桶前,一边方便一边写作业或看书,有时太投入了,脚麻得站都站不起来,只好喊父亲来帮忙搀扶……
校园里的“新偶像”
“痴迷”电脑,小厚佐的学习情况怎样呢?记者在小厚佐的成绩单上看到,几乎所有的科目全部是“A”,他不但是多年的三好学生而且在体育和美术方面仍非常出众———
他游泳水平极佳,曾获“全国业余组一段”、“少年二级选手”,以及“全国业余锻炼之星”的荣誉;美术方面,多次荣获学校的大奖;就连跳绳比赛,他也连续三年蝉联学校的第一名……
可自从迷上了电脑,这些只能作为小厚佐的业余爱好。当有人为此惋惜时,父亲郭大为认为,他会一直尊重儿子的选择———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兴趣和爱好产生了无限的热情,成为勤奋的重要动力。这些年,我一直被儿子的兴趣所牵制,他所做的尽管我不懂,但只要是对的,无论花多少钱,多少时间我都会一直支持下去,为儿子学电脑,我花去了4万多元,光电脑就买了两台,因为家里的收入大多花在他身上,他的兴趣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儿子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从小就养成了从不要衣服、不要零食的好习惯,这些年,他穿的衣服全是亲戚家孩子穿过的;作为父亲,还要以身作责。孩子打小时就非常好提问题,有的我根本回答不上来,可绝不能一句应付了事,我常常会在吃饭时捧出字典,有时甚至打电话求教别人,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很少出去应酬,唯一喜欢的就是看书,这给了儿子最初的学习样本;几年前儿子学游泳时,非常胆小一直不敢下水,他奶奶急了,自己接了一盆水,当着孩子的面将头扎了进去,见奶奶都敢,他开始一点点尝试了,这就让孩子学会了在困难面前绝不妥协的精神,这对于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更为重要!当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后,家长更要全力配合,不光是金钱,还要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大胆为孩子喝彩,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最棒的地方!”谈及儿子的未来,郭大为说自己会尊重儿子的计划———继续深造,获得微软认证,同时学业仍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看得更远。
采访中,记者从虹桥小学了解到,小厚佐在电脑方面的出色表现已经让他成为校园名人。受身边这位电脑神童的感染,很多学生开始迷上了编程,还有少数曾迷恋上网的孩子,开始告别网络游戏……
一个11岁的小学生,在他11岁这年所取得的所有成绩无疑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然而,这个在单亲家庭里能够快乐成长的天才少年,经过一个对电脑知识一无所知的父亲因势利导地培养和调教,最终发挥了潜能并寻找到了自己成长的乐趣,这样的结局,更让人感到欣慰甚至肃然起敬。“电脑神童”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对于小厚佐的父亲以及教育工作者们而言,培养天才其实比发现天才更为重要。
在一篇作文中,小厚佐曾写下了“想成为中国比尔·盖茨”这样一个梦想,我们真诚地祝愿11岁的小厚佐早日梦想成真,用他稚嫩的双手,开拓一段传奇人生,把电脑带入到另一个美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