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一些年轻人热衷手机短信 很“熟”却不相识
2005-05-26 14:16:1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默斯 董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6日电 传统观念里,手机只是一个方便快捷的移动通话工具。然而,在手机软件不断升级的今天,短信成为手机又一高利用的功能。“短信关系”使得大家很“熟”却不相识。

  据了解,热衷于手机短信的,大部分属于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年轻,不喜欢追逐别人的时髦,而愿意创造自己的时尚,所以短信空间无可厚非地成为他们最执著的领地。这段时间,记者走进这群活在手机短信里的人,了解了他们与短信息息相关的生活。

  短信狂聊此时无声胜有声

  据了解,短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他们都习惯于用短信来解决。

  大学的女生寝室,常常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可是,自从她们加入了“拇指一族”,宿舍里就一改往常的吵闹。采访中,许多女学生向记者描述:宿舍里,她们常常是各自抱着手机狂发短信,只有在出现有趣的短信时,大家才会打破寂静热烈地讨论一番,然后再度恢复宁静,连与对床的人相约吃饭都习惯地发起短信“聊得如何了,吃饭去啊?”

  “活在手机短信里的人”,在发短信后就会一直等着对方的回复,对方如果没有及时回复,发信人就会有些抱怨,恋人之间还可能因此导致一场战争。在电视台工作的吴小姐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她的男朋友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外地出差,两个人就习惯用短信联系,可是男友的工作让他无法及时回复吴小姐的信息。一两次吴小姐觉得还好,可是这种状况经常出现,让她难以忍受,于是一个电话打去:“为什么总是不回短信,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心里?你根本就不把我当回事……”为此两个人爆发了长达3周的争吵。最后,两个人达成协议,在以后的交往中,不管什么原因,双方必须都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复对方的短信。

  哈尔滨某高校大一学生于恬,在深夜突然接到了一条来自高中好友的短信,短信里好友向她倾诉自己失恋的状况。于恬一时没了主意,她知道好友现在很脆弱,如果自己说错话就会深深伤害到好友。在接下来的4个小时里,于恬和她的好友就一直发着手机短信。在这一来一往的短信中,于恬感觉到好友的情绪渐渐好起来。在4个小时的交流中,她们一共发了将近400条短信,以每条50字计算,就是近20000字!于恬对记者讲,当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的时候,最需要来自好朋友的劝慰,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她也并不愿意马上见到,或是亲口说出自己的痛处。这时候发手机短信最适合了,不用出门,也不必上网,可以边思考边“发言”,要是感觉“说”的不好,还可以删了重发。

  “短信关系”大家很“熟”却不相识

  “短信一族”里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性格相对独立,但也渴望与外界交流,渴望一种近似兄弟姐妹的亲情。但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使这群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很微妙:他们不喜欢传统的交友方式,不习惯面对面地与人交流,但是在短信世界里,他们却时常眉飞色舞,无话不“谈”。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某网站就开展了一项名为“非常暗恋”的手机短信游戏,参与者只需要在暗恋对象的手机号码前加上特定的代码,被暗恋者的手机上就将出现一条相应的信息,如果可以猜出对方是谁,两个人就可以化暗恋为“明恋”,即使没有成功也会秘而不宣,避免了尴尬。

  某高校的一对恋人,他们的邂逅因短信而变得浪漫。一天,李凯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上自习。这时,他的手机响起了短信提示音,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让他摸不着头脑:“你怎么还不来啊,我都等着急了!”李凯觉得奇怪,就回了一条问对方是谁,十分钟后那个陌生的号码才传来第二条信息:“对不起啊,我发错了,你和我同学的号码就差一位!”李凯恍然大悟,又觉得很有趣,就和这个陌生的号码聊上了。两人聊着聊着,竟发现他们是一所学校同级不同专业的校友,并且两个人现在就在同一间教室里!两个人都为这种巧合感到震惊,便相约在教室门口见面……此后,他们成了一对倾心相爱的恋人。

  时下还流行一个新鲜词汇,就是“短信关系”:是指男女之间不见面,不约会,不通电话,不上网聊天,所有的交往全部依靠频繁的短信进行,短信中流露着对对方的关心和问候,甚至不乏暧昧的内容,有人将这种关系称为“第三类接触”。因短信而成为朋友的也不少,许多网站都开展了这项业务,发上几个字,便结识了陌生的他(她),无所不谈,畅快淋漓,放假的时候,还可以与“认识”了许久的陌生人结伴出游。

  信息、资讯、消费手机成了贴身秘书

  如今,五花八门的手机短信服务,对有些人来说可是离不了的随身秘书。哈市的张先生是某公司经理,平时工作很忙,大量的应酬使他连看电视读报纸的时间都没有。获得新闻、天气、资讯等等信息的途径全部来自手机短信。他向记者展示了他所订制的短信服务:天气预报、国内外新闻、旅游提示、航班信息等等。张先生说:“现在我已经习惯了从各种短信服务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既方便又快捷。我有时候通过短信查询和订制航班,比秘书的效率还高。”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