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和电影里经常看到的绿林大盗剪径劫财的场景。而类似的一幕,时下竟然也在一些地方的交通要道上不时上演。
据媒体报道,在301国道林甸县境界,近日有两家部门的五个单位上路执法检查,其中包括县公安交警队、交通局运管,还有防暴队,凌晨两三点钟仍在设卡拦车,一辆都不放过,等待处罚的货车在路边排起了长队……如果你觉得这些执法人员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的精神可嘉,就大错特错了。据了解,他们如此“敬业”,是由于县里有关部门领导下达了罚款指标,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严令必须完成,因此各部门才争先恐后地蜂拥上路,夜以继日,大开罚单。正所谓:无利不起早。
既然是冲着钱来的,自然也就无需太多客气:多头设卡,见车就拦,拦住就不能白拦,吹毛求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管是多少都得要“放血”。弄得过往的司机们徒呼奈何,有的现往家里打电话让人送钱来才被放行。用“怨声载道”来形容,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
这情形,能不让人想起古时那些剪径劫财的绿林强盗?不同的只是,一个黑布蒙面,躲躲闪闪;另一个却身着制服,堂而皇之。
关于治理公路“三乱”,国家曾三令五申,就在今年年初,中央七部委还专门发文督促落实。而当前在301国道林甸县一段发生的现象,就是典型的“三乱”行为: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他们顶风而上,内定罚款指标,兴师动众上路横征暴敛,充分证明,有些人虽身为领导干部和执法者,不但目无法纪,而且胆大妄为,已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程度。
利益驱动,是公路“三乱”之祸端。正是由于有些执法者利欲熏心,把上路“执法”罚款当作“创收”的一种手段,以罚代纠,把违章车当成了随意宰割的“唐僧肉”,才使一些本来可管理好的工作,如治理超载现象,越管越乱,恶性循环。
公路上的“三乱”行为,不但侵犯了群众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运输秩序,也损害了执法者的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国道四通八达,车辆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好事传得远,坏事也传得快。交通执法队伍中一些害群之马的行为,必将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败坏当地党和政府的名声,给全体龙江人的脸上抹黑,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一位外地司机就对记者说:太黑了,以后给多少钱也不来这拉货了!树形象难,毁形象易。正值全省上下振奋精神,改善发展环境关键之际,出现这样的事实在是让人们痛心。
建设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打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中的必备硬件。近期发生一些国道上“三乱”反弹现象,让人备感忧虑。风清才能路畅。希望纠风部门能根据媒体的披露,抓住这个反面典型,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严格追究相关领导、相关单位的责任,狠狠刹刹这股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