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27日电 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一些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为一己私利,忽视食品安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颜色艳丽引注意
林林特别爱吃巧克力,妈妈一般都在大超市为他购买。前几天他自己去附近的食杂店购买了几包巧克力豆,从外包装上看,花花绿绿的糖豆很是馋人,可当林林将豆豆放在嘴里后,舌头立刻变了颜色,用水冲洗了很多遍都洗不掉。
“小孩子都喜欢鲜艳的东西,不把食品染上色吸引孩子,家长能掏钱吗?”哈市一专门生产儿童小食品的业主向记者透露说,带色的食品都得靠色素、香精调整,经常吃这样的东西肯定有害健康,可别的商家那么做了,自己不那样做东西就卖不出去。
劣质玩具吊胃口
“花了四五块钱买了一盒糖豆,里面的东西根本没法吃。”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诉苦,自己的儿子十分钟情一种盒装的糖豆,但买糖豆的目的不是吃,而是喜欢里面的一个可以拼装的玩具。
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心理,有些厂家在食品袋里装些粗糙低劣的塑料小玩具。以前就有小学生让家长整箱整箱买某个牌子的方便面,就是因为方便面袋里有变形金刚零件。有的产品还让孩子集齐某类图案或卡通人像后去兑奖。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中小学门前的地摊成了各种劣质食品的集散地。地摊上的小食品价格多在5角、1元钱左右,许多小食品上都没有生产日期,有的包装极为粗劣。可是每到放学,各小摊前都围着成群的孩子。
责任编辑:刘蕊